2.二(1/2)
晚上该睡觉时,老妈骑着自行车独自出去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寮市还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城市,在整个省来说根本排不上号的。这里落后又发展迟缓,像路灯这样的奢侈品也只大马路上才有,他们租住的地方在城市边缘的村庄,是根本没有这东西的。
除了零星的从各家房子里透出的灯光,四周真算得上黑灯瞎火。
沈青时有些担心,她对童年的记忆也只能记个大概,不可能每天发生什么事都清清楚楚印在脑海。比如老妈这会儿突然外出去了哪她就不知道,虽然刚才多嘴问了,但老妈也只是很敷衍的说句办点事就算交代了。
沈东作为家里老大是很有责任心的,哄睡了小弟,就过来让另两个赶紧睡觉。家里租的房是平房,中间堂屋,两边是卧室,厨房单独盖在旁边。娘几个现在睡一个屋,老妈平时搂着小弟睡,沈青时睡张小床,沈东沈南则睡另一张大点的双人床,一间屋子被床挤得满满当当,也就留着个窄窄的过道。
“哥,妈这么晚出去会不会不安全啊?”沈青时觉得大哥应该知道些什么。
沈东指指床,“赶紧上去睡觉,小孩子问那么多做什么!”
沈青时:“……”
“妈是不是道。沈青时恍惚了一下,几乎是立即的,就在记忆深处找到了这位长辈的相关。
王爷爷具体叫什么和他们家是什么关系沈青时统统不知道,她唯一记得的是这位长辈曾经给予过他们家很多帮助,还会做很好喝的橘子汽水,是个很好的长辈。只是后来他们全家去了省城,和这位王爷爷就断了联系,至此再也没见到过。
人的记忆就是这样,平时想不起,等开了条缝,很多深埋在脑海的往事突然就会像浮尘似的慢慢涌出。
沈青时终于记起些画面,好像是有这么一次,老妈确实夜里去找过王爷爷,回来的时候袜子里塞着两张崭新的五十块钱,还有一块拳头大的熟牛肉。那时年纪小,啥也不懂,就记着牛肉好吃了,特别特别香,也所以,到现在都二十多年了,印象才会那么深刻。
说起来老妈有时候虽然不会跟孩子说太多,但有时候也确实大大咧咧的什么都告诉他们。像找王爷爷借钱这事一般家长就不会和孩子说,但老妈却从没这方面的顾虑,会特别直白的说出来。
以前沈青时觉得没什么,早习以为常,因为在她的记忆中,母亲找人借钱是非常稀疏平常的。但此时猛地一想起这些,突然就茫然了,小弟此后变成那个样子是不是就因为老妈在这方面的不精细呢?
耳濡目染下,小孩子太容易被刷三观了。她和大哥二哥起码还记得些一家六口平稳和谐的小日子,可小弟不一样,他太小,自记事来,面对的就是父母常年分居或者母亲靠借钱度日或者被债主逼上门要钱这样的日常,以至于以后才胆大妄为戳了那么大的窟窿。
沈青时对小弟一直是怒其不争的,所以回来的这些天都不怎么和他玩儿,现在再想想,她这态度实在有问题,算是幼稚了。就因为知道以后小弟会变成什么样,才更应该在这个时候多加疏导不是吗?和个小屁孩置气毫无意义。
……
沈青时不知道今晚是不是记忆中的那一晚,她在大哥的拳头威胁下乖乖爬上了床,二哥已经睡着了,屋里灯开着,大哥还没睡,她听到了翻书的声音。
他们兄妹四个数大哥最聪明,样样拔尖,不但学什么都快,还长得好看。老妈是以大哥为傲的。大哥也争气,学习特别好,在学校从来都是风云人物,唱歌很棒,记得大哥高中的时候还差点进了演艺圈,当时都和个据说是北京来的导演一起吃饭了,但后来怎么没成她就不知道了,反正就是不了了之,也不知道是不是碰到了骗子。
毕竟在那个年代,消息闭塞,不跟将来似的人人眼界开阔。这时候的省城在全国也只算是个三流城市,沈青时记得有一段时间一听谁谁从北京来的,就显得很牛逼,不管是干嘛的都自带光环似的。所以那个导演是不是导演,就无从考据了,好在也没什么损失。
脑子里天马行空的乱想一气,沈青时有点心累。但又没办法,知道的太多,根本控制不住东想八想。她就是个普通人,不算多聪明,缺点一大推,还娇气,以前喜欢看小说,也希望能跟别的主角似的牛叉,可以翻手云覆手雨带着全家致富奔小康。
但不行啊。
她根本不知道该具体做些什么去改变现状。让老妈出去找工作?让老爸踏实过日子?还是劝老妈做点小本生意糊口别全指望老爸一人?
这都行不通,爹妈没一个会听她的。首先老爸在外地,鞭长莫及。老妈去找活干他们四个孩子谁看顾?小弟还是个小萝卜头,沈青时倒是能拍着胸保证能把孩子看好,但老妈肯定信不过她,毕竟她自己就是个萝卜头。
而且老妈是个特别溺爱孩子的人,更不会放着孩子不管去干别的,要不也不会有此后几十年的忍辱负重了。
沈青时想到以后,心情开始沉重起来。眼泪跟泉眼似的直接就涌了出来。她也不想哭,但她实在不是个特别坚强的人,尤其在重生前的那几年哭真的算得上是家常便饭了,现在重生回来,反而改不掉爱哭的毛病,动不动就要有感而发一番。
不知过了多久,头上蒙的被子突然被掀开,灯光直咧咧照射·过来,沈青时下意识去捂眼睛,沈东已经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