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琐事(1/2)
最终,张淮鼎带着比较满意的踏上了回凉州的道路。
由于目前朝廷实际控制的地方与凉州之间隔着渭州、兰州,所以只能从北边绕行,最后商定在泾原节度使的原州进行交易。
当然武器和战马的交易只是张淮鼎此行的一个目的,其次他得到了李晔的支持。即后面李晔可以支持他做上归义军节度使,直到这个时候李晔才知道对方的野心。
对此他自然选择同意,只不过他并不知道张淮鼎是私自前来。
不过这个对李晔的影响并不大,他只需要战马,而且归义军强大也能缓解朝廷的边境压力,让吐蕃、回鹘等没有精力侵扰大唐。
谁当这个节度使,对于目前的李晔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相比于不了解的张淮深,他有点了解的张淮鼎也是个可以接受的人选。
张淮鼎毕竟是代表归义军而来,所以其启程回凉州的临别仪式也比较隆重。
对此,李晔也没反对。既然归义军明面上承认归属于大唐,为了后面的河西战略,给归义军一定程度上的安慰也不是不可以。
就在张淮鼎返程期间,王建则是赶到了长安接受朝廷的任命。
松州都督府虽然地处偏僻,而且只辖两州,可毕竟是个都督府。
对于这个任命,王建自然欣喜不已,寿王能把这个重任交给他,说明重视他、信任他。
这天李晔在王府的校场锻炼地满头大汗,舒舒服服的沐浴之后,就打算去书房看会书。
虽然这些古文跟文言文似的,不过李晔还是能看懂,只是有些枯燥无味而已。
不过随着他开始掌权,这也是必须经历的。
所以每天晚上,李晔都得拿一个时辰出来看会儿书,不仅仅是看些名着,一些野史杂书也在他看的范围内。反观是那些名着,看多了容易看傻。
他不是不喜欢儒家,而是不喜欢儒家一枝独秀。汉武帝的独尊儒家,的确利于统治,不过也扼杀了其他学说的发展,哪像战国时期百花齐放那么好。
好在这个时候儒家还没到宋、明、清的鼎盛时期,唐朝的开放制度,也让儒家无法做到一枝独秀,不过不去引导,还是会按照历史的轨迹发展。
就像国子监分为六学,分别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律学就是主要学习法律制度,算学就是学后世的书学。
不过六学的地位有高有低,国子学和太学的博士(即老师)是五品官,而算学的博士却是从九品下。
地位是天壤之别,这样就造成学算学的越来越少,教的人也越来越少。
目前李晔还没开始进行国子监改革,不过他还是出台了一个政策,那就是把六学的博士都定为正五品上。先提高算学、律学等的地位,等时机成熟,在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不过想要改革,也得先了解目前六学的情况,比如李晔现在就在看算学的教材。
把整个教材大致看了一下后,发现这个时代的算学水平并不高,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算学是后娘养的,科举里的明算科跟被废除了没什么区别,这让算学的发展能有多高?
说白了从古到今的算学,主要靠的是那些有兴趣的人在研究,官府虽然日常也在用算学,但是却很少主动推广。
虽然前世的李晔数学不算多好,什么线性代数、微积分什么的都学的一知半解,但是简单点的还是记得,于是他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了出来,然后再让算学的博士们综合一下,编成新的教材书。
这个人,只要很投入的做一件事,就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等李晔把想写的内容写完时,已经子时了,他当即唤来张威。
“今晚该去谁那里?”李晔问道。
“回禀殿下,按照日子,该去孙孺人那里。”张威连忙回答道。
孙孺人就是孙媚,李晔的王府侍寝制度是按照皇宫的流程来的。每月的前十五日,月亮为渐满;每月的后十五日,月亮为渐缺。所以,从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妃嫔,轮到地位高的;十六到月底前,则由地位高的,轮到地位低的。
由于李晔的女人其实并不多,有着正式身份的也不到十个。至于没正式身份,而又跟李晔发生过关系的,主要就是几个女人的贴身侍女。这种女人除非是怀有身孕才会被册封。
今天是十三,按照安排就是孙媚。
“媚儿?”想到是孙媚,李晔这才想起对方不在王府,回家省亲去了。
张威作为伺候在李晔身边的太监,自然知道这点,便建议道,“殿下,要不去其他几个王妃那里?”
李晔看了看天色,犹豫了一会儿,“算了,天色已晚,就不去打扰她们了。”
“是,殿下。”
在侍女的服侍下,李晔宽衣后正准备上榻休息,突然发现床旁边有动静。
“谁?”
本来充满睡意的李晔突然精神起来,不过他并没有叫外面的士兵进来,而是从旁边的架子上拔出佩剑,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并低声喝道。
“出来,再不出来本王可就不客气了。”
或许是李晔的恐吓起了作用,不一会儿一个瘦小的身影便从床后面走了出来,然后跪在地上。
“殿下恕罪。”
“抬起头来。”李晔举着剑,剑尖抵着对方的下巴沉声道。
当看到是一个侍女的时候,李晔有些惊讶,怎么有侍女跑进了自己的房间,却没人发现?
随着跪着的侍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