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手笔(下)(2/2)
有者不管是谁,都要在董事会中支持我。”艾利森说出了自己的条件。王世杰一听是这个条件,不假思索的说道:“这一点上绝对没问题。”
双方达成共识,在艾利森随行人员和珍妮弗共同起草下,合同很快就签署了,甲骨文百分之十五的股份落在黛丽丝名下,签完了合同,艾利森便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忙完这些事情,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七月初,七月份王世杰除了参加三场开业典礼的剪彩外,就是忙着与黛丽丝一道开始组建中星航空集团,理顺集团组成的四家企业和六家研究机构的人事和财务关系。
新收购的四家工厂,进行了一定的整改,除了很小一部分人事变动外,主要动作就是将秦川飞机制造厂、秦川汉华直升机制造厂与长安航空动机(集团)公司进行了融合,使其中星航空集团的核心生产工厂,更名为“中星航空飞行器制造厂”,而位于潇湘省的潇湘汉城航空电气公司更名为“中星航空电气设备制造厂”。
新收购的五家研究机构进行改组,其中金陵市航空动机研究院更名为“华夏中星航空集团第一研究院”,主要进行飞机动机的研。辽阳市红旗航空电子设备研究院更名为“华夏中星航空集团航电研究院”进行飞机和直升机的电子设备研工作。位于长安的21所、26所则合并为“华夏中星航空集团第二研究院”主要进行直升机动机和飞行器所需各种材料的研。位于蓉城的飞天航空结构研究所则更名为“众智研究院飞行器结构研究所”,主要从事各类飞行器框架结构的设计、研工作。位于中原地带的洛都市东红航空通信设备研究所更名为“众智研究院航空通信设备研究所”,主要从事各类飞行器的通信设备研工作。
改组后的三家研究院和两个研究所很快就接到了研究任务,研究资料的来源是精卫从d的资料库找出来的,共有三种大飞机和三种直升机的全套资料,但这些资料被精卫进行了拆分,下到各个下属研究机构进行研究。这里面很多技术都是现成的,不过把这些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变为切实可行的技术,还需要一个实践过程,其中核心的资料当然被保留下来,等到个研究单位研究成果出来之后,将在魔都众智研究院内进行整合,然后提供给中星航空集团,再由中星航空集团将具体的生产任务下给集团下属的两家工厂进行生产,而两家工厂无法生产的设备和零件,则由中星航空集团面向全国的相关生产企业进行招标。
四家工厂变为两家,共涉及到土地、厂区、人员、资金等多个方面的事物,绝不是短短一两个月能完成的。比如说,这些工厂中涉及的工人、工程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与安保人员就高达六万人,要对六万人进行整编、分配、安置,再到工作证、工资档、服装等等一系列的各种细节安排,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儿,也亏得现在王世杰的产业算是小有基础,众合控股内各类人才都算有一些,才能应付如此庞大的整合计划,要不然单是对人员的重新定位一项工作就能让王世杰焦头烂额。
事忙时间快,七月份一晃就到了月末,但理顺新成立的中星航空集团的各种工作才刚刚开了一个头,看样子能在年底之前理顺这一切就算是快的,在这一片繁忙之中,精卫传来了消息,红星机械厂为“旅沪”级驱逐舰设计的火控雷达系统样品搞出来了,希望王世杰尽快过去一趟。
红星厂的驻厂军代表已经通知了军备部领导,军备部部长钟振、军科院院长熊岳平、军科院院士唐秉文、军备部舰载火控雷达总设计师方奎、副总设计师张德光等一行二十七人将于八月三日抵达太仓,对红星机械厂研的舰载火控雷达系统进行检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