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众望所归(1/2)
猎长老率兵即将冲破弓弩手的阵地,火羊坐不住了,命令全族所有士兵冲锋。一时间,申农氏后方的四千余步兵都压了上来。可是这时弓箭手都退了下来,步兵们却都上阵了,两股兵马乱做一团。好不容易步兵冲到了前面,和猎长老开始交战。可是弓弩手已经退到了后方,帝鸿氏的人都在箭射程的杀伤半径之外了。
瞅准了这一战机,皓天率领步兵军团冲锋。牧长老也突破了骑兵的防线,开始冲入申农氏的阵地中厮杀。在帝鸿氏步兵的攻击下,申农氏“劫后余生”的骑兵全部被包围。最后无一幸免,部分被杀,大部分被俘虏。熊宝看见这一战况,也坐不住了,兴奋得亲自率领压阵的士兵们上了前线。
在帝鸿氏凌厉的攻势下,失去了骑兵,又没有弓箭手进行活力支援的情况下,申农氏的战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帝鸿氏的士气大振,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了申农氏的一道道防线。火羊心中已经有数了,败局已定,此时再耗下去只会让部落蒙受更大的损失。
火羊命令吹响号角,发出了撤退的信号。前线的族人一听这声音,也是立马脚底抹油,赶紧撤退,毕竟这场战争几乎没有胜算了。大河上的筏子,和帝鸿氏部落一样,也是神农氏撤退的工具。帝鸿氏可以撤退到大河上游,申农氏也可以撤退到大河下流啊!
一部分跑的慢的,都被帝鸿氏俘虏了。跑得快的,大部分登上了筏子,在水军的掩护下撤退。还有一部分脚力强悍的,堪比神行太保戴宗的,选择了化整为零,四散而逃。毕竟帝鸿氏的骑兵数量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他们全部抓住。
看到对方水军准备逃跑,渔长老率领的水军准备乘胜追击。毕竟他们待在船上一动不动,看着自己的族人拼死搏杀,不免心中有愧。准备这个时候杀敌立功。皓天却向水军,发出了撤退的号角声,同时也命令穷寇莫追,所有人接下来的任务是打扫战场,救治伤员。
为什么皓天会下令停止追击呢?因为皓天深刻地明白,战争的目的是以最少的伤亡,换取最大的利益。自己的部落已经赢了,申农氏的土地必然牢牢掌握在手中了。而且部落的将士伤亡也不小,再打下去,即使获得全胜,那也是惨胜啊!
战后自然就是打扫战场了,打扫战场时也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抗日神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桥段,八路军正忙着捡地上的枪支弹药。这时候,受伤的日军士兵突然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开枪射向男主角。恰巧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女二号挺身而出,替男主挡了子弹。
男主自然是不能死的,女二号的存在,会发展成为三角恋。所以女二号最好的结局就是,为了男主而无私牺牲,让男主好和女一号继续发展下面的剧情。这也是很多琼瑶剧中的狗血桥段,已经成了影视剧的固定套路。然而真实的战争清理,和电视剧中一样危险。受伤的敌人的确有可能在死人堆下面,一旦有机会爬出来,还是会做困兽之斗的。
所以皓天不敢马虎大意,亲自率领士兵们打扫战场。结果还真在死人堆里,发现了几十个受伤的士兵,既有帝鸿氏部落的,也有申农氏部落的。申农氏部落的几个伤的轻的,还是决定和帝鸿氏拼死一战。最后寡不敌众,都被帝鸿氏部落所俘虏。
那时的冷兵器时代,还没有光荣弹这玩意儿,可以为了祖国,慷慨赴死。也不会像汉代的士兵那样自杀,因为汉朝法律规定,叛国投降者,全家都要被族灭。为了不连累家乡的亲人,被围困的士兵们在绝望时,为了避免被俘,大多数都会选择自尽。实在是可悲可叹啊!
李广的孙子李陵,就是被匈奴的围困,最后无奈的投降了。自汉武帝开战以来,李陵是第一个投降的将军。于是大怒,将李陵家夷三族。司马迁为李陵辩解,惨遭宫刑。李陵本来认为汉武帝能体谅自己,自己假意投降,日后能重回汉朝,继续报效祖国,但是等来的却是李家被夷三族的消息。李陵心灰意冷,选择留在了匈奴,而汉武帝死后,李陵还是选择待在匈奴。二十多年后,李陵死在了异国他乡。
上古时期的人们没有这样的家国情节,士兵们大致和美军的观念差不多。平时打仗时要尽力而为,实在被围困得弹尽粮绝时,就应该投降。而不是做无谓的抵抗,因为自己已经尽力了,失败是上天注定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所以美军也不会因为投降而感到羞愧,也不会像国人那样,那么鄙视俘虏。
打扫完了战场,拾起了遗落在战场上的武器盔甲之类的物件。战场上可谓是一片狼藉,乌鸦嘎嘎地叫着。秃鹰已经盘旋在了泉野上空,想乘人走后,伺机啃食尸体。皓天自然不会让同伴的尸体,被秃鹫祸害,命令弓箭手看见秃鹫就射。秃鹫也是有灵性的,见有箭射来,盘旋到了高空。
处理族人尸体的过程中,甚至发现有的士兵和申农氏部落的人,纠缠在了一起,死后也难解难分了。一群人废了好大的劲,才将两具尸体分开。由于人死后,尸体就会变得僵硬,所以生前的打斗姿势才会更紧。甚至有传说,人死后,如果心中还有怨气,会久久不能消散,淤积尸身之中,会变成僵尸,为祸四方。
对于敌方的尸首,皓天也是表现出了他仁德的一面。决定将申农氏部落的尸体全都送回去,而不是把他们都扔进大河里喂鱼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