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唐之略伐天下》

小小书屋网(77shuw.cc)

首页 >> 大唐之略伐天下 () >> 玄武门之变解析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shuw.com/147403/

玄武门之变解析(3/3)

了三兄弟在玄武门的肉搏战,完全抹杀了政变真正关键,在于突袭并挟制李渊与政事堂诸宰相,把李渊为了保命被逼传位写成了完全自主的主动传位。

李世民之所以要抹去自己逼父篡位的记载,正因按专制帝制的标准,他的真实行径肯定是十恶不赦、大逆不道之事,更无以教化子孙万民,所以为后世计,才非改不可。

因此,就算当天在玄武门前,真有李元吉以弓弦勒李世民之事,然后就算他当真撞大运把李世民勒死了,那就怎么样呢?

天策府集团已定,势力已成,如长孙无忌这些人,在突袭控制李渊之后,难道不会以李渊名义,下诏杀了李元吉,然后扶植自己的好外甥李承乾上台么?

按此推演下去,只怕又是一个西魏八柱国平衡下的宇文护幕府式执政了。

至于李渊因建成、元吉死,心灰意冷,只得传位李世民的传统观点,同样太失之片面。

李建成和李元吉很大程度上都是李渊在武德年间用来制衡李世民的棋子,非他们个人品行、意愿所能决定。李渊难道只有三个儿子?没有其他儿子孙子?这当是起码常识了。就算当真非李世民一系的子孙当真全死绝了又如何?

如果李渊那时还能号令禁军与中枢,肯定是先杀了这个犯上作乱的逆子,然后大可从李世民几个幼小儿子里选一个出来,当新的皇储来培养。

如果觉得逆子的子孙养不熟,李渊又不是没有生育能力了,开后宫继续生便是。莫忘他当太上皇后,还继续生了不少儿子,也是囚居深宫的最大乐趣了。

以专制帝王来说,儿孙再重要,难道还及得上自己和自己的权柄重要?以为杀光其他兄弟就能逼老爹让位,传统史书鼓吹的这种思维方式,未免太傻太天真。

四、死斗或者投降,李渊的两难抉择。

事后推演,即使是李渊选择牺牲李建成,而更立李世民为太子,若李渊不肯让位让权,还是同样根本无法令李世民及其追随者满意,李世民是沙场戎马杀出来的厮杀汉,断然不会为一个太子虚名就放弃手中权柄,而甘心等李渊老死接班的。

天策府势大不可制,李世民这个太子一样必然会在短时期逼宫篡位。否则他身后的天策府集团,也就是招降纳叛收罗的那伙关东群豪绝不答应。因为只有李世民成为皇帝,才能兑现他们封妻荫子、公侯万代的欲求。

不论谁处于李渊的位置,都绝不可能对李世民放得下心,相信他会是一个兄友弟恭、孝顺听话的好太子;

而同样不论谁处于李世民的位置,也同样绝不可能甘心交出兵权、自削羽翼当个任人宰割的闲王;或是一个如刘据杨勇李建成那样束手束脚、仰君鼻息的太子。在根本利益冲突面前,两人父子之情的分量微不足道。

处于此时李渊的立场,要么拼着半个江山动荡的风险,迅速囚禁并赐死李世民,同时全力扑杀天策府集团,至少只杀李世民一人,可保得他几个年幼儿女性命,更勿论建成、元吉并其子孙。自己亦可得保权位终身。

如秦始皇汉高祖至朱元璋朱棣,一切雄才伟略帝王定做是举。

要么便尽快册立李世民为太子,翦除建成、元吉党羽,将其本人流放远州,与李世民誓约保他们并子孙终寿考,之后尽快让出皇位。等同拉着李建成李元吉一同尽早放手,来保全他们身家性命,如李旦等中平之主那般;如此亦可保得所有子孙性命,不至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惨景。

舍此之外,更无他选。

李渊的问题,就在于他既放不下帝王权柄,又始终首属两端。若他在大唐一统、李世民已无价值时,以皇帝名义,用斩首行动击杀李世民,剿灭天策府,亦不失为枭雄本色,又何至于落得被逼宫退位,还不得不下令将建成、元吉所生的十个孙儿全部杀死的惨景呢?

【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有太伯之贤,太宗有子臧之节,则乱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司马光《资治通鉴》


状态提示: 玄武门之变解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