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2章 传统(1/2)
今时今日,随机在街头向一个行人请教他对美食的定义,如无意外发生,他至少会告诉你,色香味俱全啦,食材要营养健康等等。且不谈那些将烹饪已经上升到了一种艺术境界的名厨别告诉我你们没看过美食节目,只普通人家里的家庭主妇都会有几个拿手菜,尤其我这种打单身的,时不时也自己动手做好的犒劳自己个儿,虽说水平不咋地,但好歹能让自己的肚子满意。可在中世纪,对一个正常水准厨子的定义仅仅就是能把食物做熟,吃完之后不拉肚子。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评判这种标准的话,我的脑袋中应该会浮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号,那样的东西能吃吗
这是一个调味品匮乏的年代,不仅种类不全,还缺糖少盐,盖因生产力的低下和社会秩序的动荡形成了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只要有得吃,能够糊口就很不错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农奴们对于食物的味道并不是特别讲究,要知道人真到了饿急眼的时候,没有什么不敢吃的,他们有些时候饿的急了,甚至会像羊一样去吃草果腹,直到因为麦角中毒“圣安东尼之火”的折磨而死。
香料的价格太过昂贵,并不是那些为了生存还需自己下地干活的小贵族日常所能承受起的消费,他们忍受着劳碌,借斋戒来掩饰食物的不足,却舍得花钱置办上一些华丽的礼服酒器,来撑起他们所谓的“作为贵族的体面”,那是一种作为上等人死要面子的矜持,他们只能借此来宣示自己和农奴们社会等级的不同,可除此之外两者之间吃的并没什么两样。大领主们为了保证家族的传承,又或是守护领地,几乎无日不战,不是去攻打别人,就是被别人攻打,纵然有心也有条件享用精致菜肴,大多数时候也只能徒呼奈何,乱世之中一个好厨子技术人才不是那么好找的。
不过也并非所有贵族都是如此,因为现世生活的多灾多难,人们将希望寄托在了信仰上面,即教会对信徒所宣扬的美好来世和死后世界。是去天堂还是地狱这完全取决于信众的虔诚程度,而这个标准似乎可以用对教会的赠与来衡量,各地的教堂和修道院因此富得流油,而且不用担心有人明目张胆的来劫掠,若非一年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要进行斋戒,恐怕修道院的院长们和驻堂的主教们的形象,早已在厨子的喂养下全都变成心宽体胖的“大师”模样了。或许正因如此,教会才博取到了多的信众,胖子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和力,让人忍不住要靠近想要捏捏,而在那个时代,胖子绝对算得上是贵族阶级的特产之一,对于底层民众来说,实在是有够稀奇的。
“哑巴”之所以会被临时提拔成厨子,是因为他的前任后一次煮出来的东西把这个营地里的人都吃拉了,然后那个一时疏忽的倒霉蛋儿便被当作“异教徒派来的间谍”,连发声辩解的机会都没有便被当时正在儿童军营地里“寻欢作乐”,同样吃拉了的骑士给砍了。而在找不到继任者的情况下,“哑巴”见不得唱诗班的孩子们挨饿,上赶着做了一餐,结果做的还不错,于是之前作为杂工的他转正成为了的伙夫。
也正因为这么一出,沉迷在自己武勋和功业幻想中的赫尔曼终于发现了眼皮下的龌龊事,他虽然看不上他那些所谓的“部下”,对于被打发来做一个孩子王的任命是心有怨气,但他却从未将气撒到那些孩子身上,心气高昂的他不屑如此。在赫尔曼看来,这个任命是因为那些领军贵族们还没见过他的真本事,但等到进入萨兰德人的地界,他有的是机会展现,至于那些每天只知道玩耍打闹哭泣的孩童们,只让他产生了多的优越感。可是赫尔曼即便对那些孩童再怎么看不上眼,如今那些人也算是他的部下了,居然有人闯到他的营地里找所谓的“乐子”,这绝对是不能忍受的。
小贵族家族出身的赫尔曼从小接受的就是封建军事贵族教育,当然了,除去家庭优势带来的个人武艺骑术和一些口口相传的阅历,以他的年纪来说,并没有过亲自经历战阵的经验,他对战争的所知全部来自于过往行吟诗人口中的武功歌,以及父兄嘴里提过的只言片语,再加上他自己的脑补。十六岁的少年已经有了自己对是非对错的判断,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处在形成的过程中,火气旺盛又好与人争论,加上青春期的叛逆,犟劲儿一上来,可以说是十头牛都拉不住,这一从他离家出走的举动能看出来。
这时的军队可不注重荣誉,士兵多是征召来的,对于被领主强拉去打仗,那是心不甘情不愿,出工不出力再正常不过了,领主们为了提升征召兵的战力,自然要许以厚赏来作为动力,可又不愿意自己出钱埋单,于是纵兵劫掠便成了常态,所以战端往往一经开启,领主们之间因为乱兵洗劫领地所造成的纠纷仇恨便一发不可收拾,正因为这样战事才总是旷日长久。
为了保证麾下军队的战力,领主不得不站出来为军纪败坏的部下们背书,以换取拥护,由此产生多的矛盾,终不得不演变成的战事,可这也形成了封建军队中依靠乡党外的又一项传统。来自底层从未受过教育的士兵才不理会长官长得啥样,喜好什么,长官也不会爱兵如子,双方的阶级差距早就在他们之间划定了一道不可逾越的沟堑。他们只关心长官能不能保证他们的利益,即他们在战事过程中所取得的“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收入。一个值得他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