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三十功名(1/2)
大将军王忠誓三十年戎马生涯,荣耀无数、战功累累。
三十多年前启元皇帝登基的时候,王忠誓正当意气风发的时候,一直追随启元皇帝。平荡西域各国,扫平北原诸部,出征高丽半岛,战无不胜!
现在大唐帝国所有中生代的将领,萧朝天、哥舒野、高常青、颜沁……等,可以说启元一朝的名将,绝大多数都曾经追随过王忠誓将军!曾经、这些的将领都以王忠誓将军为恩师,一些士兵都以在王忠誓将军麾下作战为荣。
启元皇帝收王忠誓将军为义子,封王忠誓将军为忠王、大将军、兵部尚书,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中第一人。
王忠誓将军也是第一个发现萧朝天有谋反意图的人,多次警告启元皇帝。但是、当时的皇帝对萧朝天宠爱有加,不仅不相信,反而开始猜忌王忠誓将军。怀疑他排除异己、妄图独揽军权。于是,五年前启元皇帝的一道圣旨,兵部尚书升级为独一无二的“兵部阁老”!这一个启元皇帝独创的封号,让王忠誓将军远离军政,闲赋在家。
……
潼关守将李文忠,面对着城外崔乾幼松松垮垮的军营,目测不过一万人左右,根本就没有情报上显示的四万大军。而且萧明义居然也作为副统帅,那不是一个在京城处处遭受排挤的纨绔子弟吗?
李文忠命令麾下都尉带领三千人,趁着崔乾幼的大军刚刚扎营、立足未稳之际,发动突袭!
果然,崔乾幼的军队望风而逃,一直退出去几十里。直到夜晚潼关守军松懈之时,才远远的安营扎寨,已经比刚开始的时候远离潼关,李文忠在城墙之上只能远远看见模糊的军旗。
“将军,这个崔乾幼怕是来敷衍了事的吧?我看叛军的主要攻击还是在洛城!如果萧朝天还有一点理智,也不会派兵来进犯天险潼关!”
“不错,估计这崔乾幼就是萧朝天派出来做做样子,将军你看、这对方完全没有要攻城的意思。”
……
就在李文忠打算要派兵出城歼敌的时候,荣王李维和大将军王忠誓带领八万援军来到潼关。
荣王李维是宗室嫡系,曾经也追随王忠誓将军讨伐过西域,后来为了避免皇帝猜忌,便辞去兵权,在家独享安乐。
“恩师,前面就到了潼关了,不知道恩师可曾听说过崔乾幼这个人?”
“王爷不必如此客气,离京前,我找人了解过这个人,崔乾幼是萧朝天手下的年轻将领,骁勇善战、很是不凡,据说曾经领军一万,驰骋北原,击败大辽国的五万骑兵,在北原赫赫有名。那一名大金国的副统帅,名叫阿史那十力,也是一位大金国的名将!”
“看来萧朝天为了潼关也是煞费苦心,兵力虽然不多,却都是精兵。”
“不错,我们的军队看起来人数众多,除了神武军还有一战之力,其他的各营都是一些新招募的士兵,哪里能比得上久经沙场的镇边军!”
……
崔乾幼虽然年青,但是已经威震北原。他本来针对李文忠制定的战术已经成功,示敌以弱、引诱潼关守军放弃天险,出城决战,但是因为大将军王忠誓的到来,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潼关守军虽然增加到了十余万,但是却更加谨慎,坚壁清野、拒不出战,无论崔乾幼如何诱敌,或者激将,王忠誓置若罔闻。
……
李文忠对于荣王李维不敢怠慢,对于大将军王忠誓也是甚为惧怕。因此,虽然蠢蠢欲动,也不敢违反军令。
只是心中的怨气却越来越强烈,这两天甚至抓到了对面镇边军的斥候,得知崔乾幼只是虚张声势,根本无力进攻潼关,奈何大将军王忠誓谨慎胆怯,根本不敢出战。
……
洛口那边的战争开始爆发,大将军萧朝天准备多日,除了强征的数千条渔船,还有士兵砍伐树木制作的木筏,于一夜之间抢渡黄河,洛口的守军不堪一击,十一万镇边军渡过黄河,兵临东都洛城。
在洛口兵败的第一时间,太子李衡就已经偷偷出洛城,简装轻骑逃往江南道。
洛城的两万驻军在东都太守刘雲的带领下,面对大将军萧朝天和十一万叛军,洛城岌岌可危。
……
启元皇帝愤怒咆哮,怒不可遏。
“废物!废物!朕怎么会生出这样一个废物!”
御书房内的宰相杨瀚文以及兵部的几名官员都瑟瑟发抖,不敢言声。
洛城作为大唐帝国的东都,不仅仅是战略地位,代表的意义更加重大,东都失守,大唐帝国等于塌了半边天!
启元皇帝也心中慌乱,现在的局势已经超出了他的预判,大唐帝国的根基已经产生了裂痕,他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五百年魔咒。
难到大唐帝国真的要断送在朕的手中?
自从二月初二萧朝天起兵反叛以来,没有任何的好消息传到京城,难道大唐帝国的其他军队,面对镇边军的时候都不堪一击吗?难道面对萧朝天的叛军,没有可用之将吗?
启元皇帝想到了增援潼关的王忠誓,这么久怎么没有战报传来?十万大军面对不足半数的镇边军,难道也无法取胜?当年战无不胜的大将军王忠誓,难道真的老了吗?
……
李文忠心中的怨念越来越大,越来越感觉大将军王忠誓避战的军令不可理喻!明明自己这边十多万大军,对面只是一万多人,王忠誓当年的雄心已经消磨殆尽了吗?还是另有所图?
看着对面军营里面,统帅崔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