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食盐的问题(1/2)
大宋虽然物产极大丰富,沿海晒盐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大宋的百姓,在这种安乐的环境下,几乎以几何倍数增长,以前生孩子,是怕养不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有钱了,自然就开始了造小人的事情,所谓饱暖思**,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人类繁衍的必要阶段。
令人不解的是,大宋的食盐,似乎总是不够吃,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这其中纠结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甚至可以说,食盐也是导致治乱轮回的罪魁祸首之一。
唐介提议引进青盐,众人惊愕无比。
西夏那个地方,别的没有,就是青盐多,因为人家靠着青海湖,据说青海的盐湖较多,青海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干盐湖,察尔汗盐湖的盐可以供全世界的人吃15亿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假如用察尔汗盐湖的盐搭一座宽12米高8米的桥可以从地球搭到月球。
可以毫不过分的说,随便低下身子抓一把,就是上好的青盐,都不带加工的,就能放心食用。
西夏的经济,大多是靠着走私青盐支撑起来的,这也是没有法子,西夏那边除了放羊牧马,并没有支柱产业,只有青盐一项,是大家都垂涎的好东西,所以走私自然是不可避免。
唐介的提议,让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赵祯想了想,便道:“青盐入境,对我大宋是否有坏处?”
唐介躬身道:“启禀陛下,大宋岁入如今每年都达到了惊人的数字,而盐是其中的大头儿,另外铜、茶、酒、铁、糖,锡,马、牛等等,朝廷通过扑买的形式,将特许经营权交给某些大商人,这些商人向朝廷缴纳一笔钱,朝廷只负责维持市场秩序,商人自负盈亏。
臣主张把盐业的专卖废掉,通过增加供给,让盐价降下来,朝廷掌控盐场,以后凡是商人,都可以到朝廷盐场采购食盐,运回本地销售。”
贾昌朝大惊失色,“老臣有异议,唐相公此言臣不敢苟同,这根本就是胡来。”
赵祯默默地听完唐介的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别的不说,就拿铜价来说,之前朝廷靠着铜器专卖,每年能赚几百万贯,看起来不少,可是这些钱几乎都用来购买铜料,朝廷没得到多少好处,还弄得铜器价格畸形,社会上闹钱荒,后来发行了铜元、银元、金元,靠着天下集团强大的能力,这才缓解了钱荒,这还不提到处弄到的铜矿、银矿。
盐也是一样的道理,于是赵祯沉声道:“贾相公,盐法之弊,古已有之,百姓苦于盐价高昂,朝廷被私盐所扰,不得安宁,可以说朝廷受累,百姓受苦……圣人说过,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按唐相公所说,盐本就是寻常之物,不应该这么贵,压下来盐价,不正是兴利除弊,让百姓得到好处吗。”
贾昌朝顿时语塞,对于唐介,他可以呵斥,对于赵祯,他还没有那个胆子,毕竟如今的皇帝,权威之盛,甚至已经超越了太祖太宗。
“这样,唐相公的策略是因为借道西夏而起,进而引申到了盐政上面。朕也不说他的想法对错,至少试一试。如果真能降低百姓负担,还能维持一定税收,朕就鼎力支持。”
赵祯笑着看向贾昌朝道:“贾相公,你的意思呢?”
贾昌朝就算是再不情愿,也只能低头道:“臣以为可行,只是要制定好方略才是。”
赵祯不待他再说,当即拍板道:“好,朕希望你们能一心一意,多替朝廷考虑,不要总想着一己之私。”
贾昌朝顿时噤若寒蝉,皇帝已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自己可不能再硬上了。
大家散了,贾昌朝没有回家,直接去了未府,未央正好带着孩子们回来了,贾昌朝首相之尊,屈尊降贵,迎了上去,未央连忙施礼道:“贾相公,莫非有什么大事吗?”
于是贾昌朝把事情一说,随后苦口婆心的道:“我说未大人,这可不能胡来啊,盐税动不得,商税更动不得!这么干,是要天下大乱啊!
未大人有神鬼不测之能,本相愧不能及,只是在下想提醒未大人,西北的世家官绅,将门大户,其中牵涉到私盐的,不在少数,就拿洛阳城来说,有一半的百姓,其实吃的是私盐。这里面有多少的利,牵连到多少人,王大人清楚。”
未央不由无语,不过是区区食盐罢了,他本来觉得大宋境内的食盐也足够了,就没有想过这茬,如今唐介既然提出来了,自然是好事情,最起码大家能吃的起优质盐,对于身体也好不少不是?
未央笑道:“盐茶铜铁,都是百姓离不开的东西,从西汉开始,盐铁专营,所图者,就是稳定而充裕的税源……这条策略本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历经千年,尤其是到了我大宋朝,商贸繁荣,货商远通,许多豪商巨贾,积累的财富堪比国库,上万升斗小民也比不上一个大商人。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理当从这些最富有的人,利润最丰厚的产业取财,可惜的是朝廷的税收严重滞后,最多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贾昌朝皱起了眉头,他算是看出来了,未央这小子就没打算阻止,反而十分支持。
皇帝支持没有什么关系,下面的人出工不出力,自然能拖延下来,但是未央支持,那就不一样了,这小子虽然看似没有什么权柄,但是在皇帝那里是简在帝心,可以说只要不造反,皇帝都能容忍他,而且他掌握着天下集团,手下有诸多产业,只要他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