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罗网(1/2)
会稽一处山水形胜之地,空山幽灵,飞鸟成群,偶尔有铮铮之音从山林之中伴着清晨的雾气散发出来。
半山腰之上的宅院之中,一名满面春风的老人取出一节带着斑斑泪滴的竹子,来回轻抚把玩。
而在他身边,一名容貌清丽的少女,抚琴弄曲,只是不成调子,仿佛只是在调试这把琴的音色。
而在一旁,一副飞白体书法写就的青衣赋便挂在墙壁之上。
调试半晌,那少女低头甜甜一笑道:“这焦尾琴果然好音色,父亲这次可是捡了一件至宝!”
一旁的老人欣慰一笑,摇头不语。
少女见他心情不错,便取来了一旁的书信,亲手递了上去:“父亲!这是雒阳来的书信,还有一册《释诲》。”
老人依旧是头也不抬,少女娇嗔地拉了拉他的衣袖:“父亲!你就看一眼吧!”
许是被少女叨扰得烦了,蔡邕叹息一声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取过那册自己书写的《释诲》,来回看了看。
翻看良久,老人的眼神却是越来越深沉:“这本《释诲》竟然和我当初编写之时一模一样!”
“那岂不是更好吗?父亲许久未曾出门,不知道在我们会稽城外,就有这么一家造纸作坊,在城中也有一家书坊。
他们的书籍从未有错漏,而且抄写迅速,很多大户人家都将家中藏书请求他们抄写。”
眉头紧皱的蔡邕摇了摇头,他说的和女儿所说的不是一回事。
当初自己所著《释诲》,曾经三次增删,五次修订,而手中这一本泛着墨香的乃是最初的一本。这本书,自己只送了一位。
蔡邕避居会稽,为的便是不想再沾染上朝廷是非。但是,想不到这事情还是来了。
而且,若是那一位开口,自己恐怕拒绝不了啊!
“父亲!是雒阳桥爷爷来的书信吗?”
娇俏的蔡琰眨巴眨巴眼睛,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无辜地看着父亲。反倒令蔡邕哭笑不得,自己这个女儿古灵精怪,自小博学多识,不信她看不懂这其中的奥妙。
“你啊!”蔡邕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
蔡琰却眼睛一红,泪水强忍着没有从眸子中掉落下来。但是,这种水蒙蒙的泪眼才是最具有杀伤力的。
“我只是不想父亲再过这种寄人篱下,朝不保夕的日子了!姐姐已经嫁给了羊氏为妻,父亲你也几度遭到了刺杀。
前些日子,您出门赴宴,在门口之时听到院内琴音有杀伐之气,便退了回来。客人回头说是看到了螳螂捕蝉,所以心中动了杀气。
女儿却是知道,那户人家乃是中常侍王甫的走狗,当日若不是姐姐捎来消息,恐怕父亲已经亡故了!桥爷爷既然传来了书信,父亲何不开视一看?”
被女儿说起心中郁郁之事,蔡邕也是心中伤感,这些日子别人只道他是潜心经学,寄情音律,谁又知道他心中的苦痛呢?
红了眼睛的父女一起打开了这封书信,结果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请大儒蔡邕出山,教授蒙童。
蔡邕:“······”
蔡琰:“······”
呵呵!蔡琰脸皮抽动了几次,姣好的面容生生被逼出了一脸褶皱。
“桥爷爷这书信还真是一如既往的风趣啊!”
蔡邕反而是来了兴趣,细细看完了书信,大笑道:“桥公体恤遗孤,聘我为先生,我不可不去!否则,对不起为我大汉抛头颅散热血的百战勇士!”
得!老蔡的浪漫主义情怀再度发挥了作用,即便是没有官职名声他也要做成这件事。反正,名声他有了,官职也不是没见过,反倒是教书育人,千古之事,不可不为。
“这书院便在你所说的造纸作坊一侧,琰儿见过与否?”
听了这话,蔡琰此刻瞪大了眼睛,回想起当初见到的书院雏形,露出了楚楚可怜之色。却不料想,被父亲狠狠训斥了一顿:“女子十三应知礼,如此姿态成何体统?”
“哦!”蔡琰委屈地应了一声,然后在老父的严厉逼迫之下,不得已说出了那座书院还未建成的事情。
“如此正好,我当去题词!”
蔡邕兴冲冲地命人驾车,欲向书院所在一观。
镇守此地的是从冀州匆匆赶来的伏元,唐粥心中只说有大事相托,但是具体何事却没有细谈。结果到了这里之后,才发现是让自己组织工匠造纸。
有了蔡侯造纸术,再加上太平道众多工匠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很快在吴会之地,雪白亮丽的纸张便畅销开来。
唐粥书信之中让自己营建书院,还说有大儒名士要来讲学。
对于这话,伏元也只能呵呵了。太平道是个什么组织,他太清楚不过了。若是没饭吃的流民和工匠过来他还相信,名士大儒,那是什么东西?
“呵呵!老夫便是蔡邕!”
当蔡邕兴冲冲来到工地上时,伏元嘴巴张大得都能够塞下一头牛了,唐帅竟然真的把大儒名士请来了。而且还是闻名天下的经学大家蔡邕!
“蔡······蔡······蔡先生!在下伏元,三生有幸,能够见到先生!”
这个时代的人对学问的敬仰是难以想象的,即便是伏元这种矢志造反的人,心中对于这种大儒名士也是敬佩的。
这种感觉就像是后世的追星一般,而蔡邕能歌善舞,经学音律无不精通,更是因为直言被阉宦陷害贬斥。这种人就是天王巨星啊!差一步就成神的存在啊!
这种影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