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是最合适的(1/2)
“这就是为何会拒绝刘同全和黄知赟的原因,其实对于吏部来说,有两个推荐的官员其实是最好不过的,假如说这一次只有这两人中的一个,就算是拒绝了心里也会不满的,最终还是要做出决定的,要是推荐的人太多,就会让人怀疑怎么都盯着这个位置看,加上人太多的原因,全部拒绝的话就会全部得罪,一个都不拒绝又拿不出结果来,所以这样的局面反而是不错的。”魏启德笑着说道。
梁奕点了点头道:“刚才我在门口遇见了怒气冲冲的徐大人,想必应该就是为了这事吧,不过去找刑部或者是监察院想来是没有太大的作用吧。”
“这是当然的,但是因为自己推荐的人被拒绝了,可能也是想要找一个理由和台阶下,实际上徐清也明白,正要在二人之间选择的话,皇上最后肯定会是选择刘同全的,毕竟是刘大人的儿子理应更加的照顾一些,不过现在你也有了人选,想必他们二人都是没有办法的,只是梁奕你还没有说说史明为何能够胜任,要知道史明比起这两人来没有任何的优势。”魏启德也是实话实说没有别的意思。
对于史明难免有很大的担心,再次提醒道:“梁奕,你应该明白,刘同全现在是汴州的同知,已经有整整四年的时间,虽然在这期间被很多的官员上奏弹劾,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他没有犯任何的错误,或许一根筋和斤斤计较会带来很多的麻烦,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按理说他做这个知州是没有问题的,这一点你要清楚,同时这也是第一个麻烦。”
“第二个麻烦就是黄知赟,他的优柔寡断虽然也会带来很多的麻烦,但是从原则上来讲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同样是有这个资格的,加上徐清徐大人的力荐,如果推荐的官员的确很优秀,想必这些人也是不会有意见的,只是这史明恐怕无法让他们服气。”
魏启德把提醒和他的担心已经说的很清楚,也是不想看到他们因为这点小事而心生间隙,最主要的是这两人都不怎么好应付过去。
刘长生之前是户部尚书,现在是礼部尚书,虽说都是从一品的品阶,也都是尚书,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有着天壤之别,加上年龄和身体的原因,想的是在最后的关头给自己的儿子或者是亲信谋些好的位置,毕竟人走茶凉,只要一失事,原本和你关系不过的人不仅不会提供帮助,反而还会落井下石。
面对这样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稳住自己的势力,而真正值得信任的人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所以原本被抛弃,不愿意搭理的刘同全,都被重新重视了起来,甚至为了他亲自跑一趟,这在之前基本是不会有的。
还有就是徐清,要知道在这之前徐清对于这些事情都是不带有任何感qíng_sè彩的,哪怕是关系和他再好的官员,在这方面都是不会给与任何帮助的。
徐清的大儿子考了六年的学,第一次都没有考中进士,以徐清的家教就是必须要考中才行,第二次的时候勉强中了一个三甲同进士出身,这个时候以徐清的身份在朝廷谋个正七品的官位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并没有在这事上面插手,结果他儿子抽签到了应天府做了穷乡僻壤的知县,到现在都没有高升被提拔,仿佛已经忘记了似的。
他在吏部的这些年,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帮助过任何一个人,逐渐的也不会有人找他帮忙,因为不管是威胁恐吓,还是送礼贿赂都是会被拒绝的,又是朝廷命官,最主要的是董高逸默认了他这样的做法,也是他没有被陷害或者是调走的主要原因。
只是没想到这一次徐清会为了一个认识的朋友花费这么大的心思,多半是有其他原因的。
“魏大人,你说了这么多,道理我都懂,但我还是那句话,这一次我去顺天府和兴元府做这个顺元总督那是皇上的意思,要求就是尽快稳定这两府的局势,不要再出现这样混乱的局面,既然要尽快那就必须要好的配合才行,这两府并不是让他们高升的机会,最好的做法应该是避而远之,而且不一定非得到雷州,鲁州这样的城池。”
“第二个,像是黄州,雷州,鲁州,毫不掩饰的说,这几州的知州必须要深得我的信任,同时对于我的想法能够很好的执行下去,否则又如何来稳定局势。”
梁奕觉得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再遮掩和隐瞒的必要,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他知道魏启德说的这些都是为了避免更多的纠纷,但是实际情况根本就不允许这样做,想要得到他的支持就必须要说清楚,要让他明白利弊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随后继续开口道:“像是刘同全这样的官员,如果真的做了雷州的知州,百姓们前来报案,本来就是一件小事非要闹大才去解决,这和百姓们要的结果根本就不一样,而且这些都是西凉的百姓,和我南齐的百姓是有差别的,现在在汴州他还是同知,有的事情知州还是能够做决定的,然而一旦他做了知州,魏大人你觉得到时候在雷州谁还能管得住他,恐怕局势稳定不了不说,还会引起更多的麻烦。”
“这个优柔寡断的黄知赟同样如此,我要的是雷厉风行,任何事情都能够在思考过后及时作出决定的那种,区区山贼都要想来想去怎么解决的官员我认为是更加不合适的,万一到时候雷州遇到山贼来袭,他岂不是也要思考半天,等到实在是不能解决的时候才去,那时候影响的只有民心,魏大人应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