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代王来信(1/2)
得到朱元璋同意后,朱允炆就召集兵部、户部、工部的人商议,让工部派人到宁夏和大同准备足够的筑城材料,并命令大同诸卫密切注意大青山附近的情况,逐步调集未来驻守大宁的军队,朱允炆建议让太孙护卫军参与绥远城的筑城,众人有些不愿意,不过朱允炆坚持,也就同意了;最后命令宁夏和大同准备五万人驻守半年的粮食......
工学院的产品在逐渐推向市场,给詹事府带来了大量的收入,因为交易的双方都通过银行来交易,交通银行(朱允炆起的名字)的银票逐步开始在京师流行,朱允炆命令赵宇飞适时在其他城市如苏州、杭州设立分部,并开始开设存款、贷款业务。为安全起见,每个分部都由当地的锦衣卫千户所保护,如果当地没有驻防千户,会从总部下派,这一方面保证其安全,另一方面对赵宇飞等人也是一个监视。所以银行的业务也慢慢的进入到朱元璋的视线......
最近有一段时间,朱高炽是燕王府中最高兴的一个,他刚满十八岁,就根据大明朝的嫡长子继承法被立为燕王世子,他生性沉静,喜好读书,所以在京城读书时,受到过朱元璋的赞赏和喜爱。只是从十岁之后,他的身体就开始发福,如今行动已经有些困难了,有时候需要內侍搀扶才能行动,这对一个十八岁的少年是何等的残酷,不过他以过人的城府和冷静平淡的接受了这一切。只是其父亲不知道怎么的,知道自己被立为世子时非常生气,母亲去劝说,竟然两个人吵起来,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因为父王对母亲一直以来都是敬重爱慕的,母亲是中山王长女,喜好读书,贞洁娴静,人称“女诸生”,因此皇爷爷才将其许配给父王,两个人相敬如宾,堪称藩王中的“模范夫妻”。自己从小体弱,父亲有些嫌弃自己,但母亲却更加爱惜自己,所以自己才能安然活到今天。
当日册封不仅仅有朱高炽,还有小他两岁的弟弟朱高煦,他被册封为高阳郡王,但是朱高炽却能够感觉背后深深的妒忌和敌意,因为自己身体不好,不仅父亲不喜欢他,连这个弟弟也不把他看在眼里。父王多次出击蒙古,手下都是勇武善战之将,虽然摄于母亲的威严,对自己尚算恭敬,但是他们更喜欢经常和他们一起纵马驰骋在塞外草原的二弟。不过朱高炽也比较聪明,也许经过明人指点,既然自己无法征战沙场,甚至无法远行,那么只能在家中扬名立万了,当然也可能本性如此,他对父母孝顺,对弟妹友爱,即使感觉到了弟弟的敌意,还是如常的笑脸以对。但是他永远也忘不了当时弟弟的眼神,妒忌、冷漠、厌恶,似乎还带着一丝丝残忍......
今天代王叔叔派人给自己送了礼物,庆贺自己被册封为燕王世子。不过那是侍卫见过自己之后,就要求见父王。之后不久,父王就去了偏厅,又过了一会儿,道衍大师也来了。每当道衍大师来,朱高炽就很紧张,虽然道衍大师慈眉善目,但是那双饱经世事的眼睛,似乎能看到自己心里去。不过自己也知道这个和尚对父王影响力很大,所以自己还是笑脸相迎。大师不失礼数,施礼之后才去见父王。
偏厅。
朱棣把信递给道衍大师,道衍看了一会儿,仔细的品了品代王信中的语句,然后把信放下,道:“王爷,这次是因为这封信吗?”
朱棣想了想,道:“大师,本王觉得有些不对。”
“呵呵,王爷,有何不对?”
“大师,这次徐辉祖去陕西,调换了西安周围和边疆的指挥使,其实是变相消除了现任秦王的指挥权。秦王兄二十年之经营,彻底被允炆轻轻拿走。允炆这是对我们藩王有了戒心啊。”
道衍笑了笑道:“王爷,这是大好事啊,皇太孙这么快表露出敌意,那么各个藩王必然有所反应,您看代王就来信了啊,表达了心中的不满。所以将来王爷举事,各地藩王必然纷纷响应,这真正是好兆头啊。”
“可是,他现在占据大义名分,如果来调配我的指挥使怎么办?现在父皇尚在,本王只能从命,那岂不是任人宰割?”
“王爷此言差矣,王爷在北疆的威望不是来源于某一个指挥使,而是整个北疆的将士心中都只认燕王,老衲断言:调走几个指挥使无关大雅,只要皇上过世,皇太孙倒行逆施时,大王就可以举旗,北平都司、北平行都司的将士必然会服从于王爷的王旗,到那时,大事可期。”
朱棣站起来,踱了踱步,道:“对于北平都司、行都司的军心,本王有一定的把握,但是本王还是担心,毕竟朝廷的实力太强了。”
“王爷,可以联络其他藩王啊,附近的代王、晋王、宁王、辽王,大王都可以联络啊。”
朱棣苦笑道:“这些人啊,三哥这个人胆子太小,上次出塞的时候,就不敢离塞太远。代王、宁王、辽王就藩时间都不长,对于藩国的军心都未必能掌握,怎么可能助我?”
道衍想了想道:“这个确实是个麻烦,确实帮不上什么忙,只能散布谣言,让朝廷不敢用他们,那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好了,这些事情都是隔靴搔痒,关键时刻不顶用的。大师,本王是希望你看一下,代王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本王的那个大舅子、还有朱允炆是什么意思?”
道衍拿过信来,又读了一遍:“王爷,老衲觉得代王是在表示不满,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陕西调换指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