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玻璃器换人口!(1/2)
船舱内,思来想去,王海滨似乎猜到了什么,他即刻花了重金找人在这威海卫打听了一番,一日之后,他总算有些明白了。
原来那位牙人姓金,据说祖上乃是金朝的女真人,不过后来金朝覆灭,其祖上也融入了汉族,改性了金。
在这之后的数百年里,他们祖上融入了威海卫本地,成为了一方豪族。
后来靖难之役时,他祖上有功,便被封了一个有名无权的爵位,虽然是爵位之中最低的那种,但是那位祖上善于经营,积累了丰厚的钱财,而后到了永乐末年,他更是以金钱开路,罗织了一张大网,在这威海卫几乎可以说是一手遮天。
当然,对于他们这样的家族而言,要想使得家族更为牢靠稳固,千秋百世,一是需要进一步投靠更硬的靠山,二是需要将本地的官吏全都买通,让他们睁一眼闭只眼。
然而自唐赛儿叛乱之后,这整个山东便出现了许多流民,而且这些流民都是“戴罪”之身,虽然得到了朝廷妥善安置,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太宗驾崩之后,还是有许多流民被当地官吏剥削,最终又成为了流民。
据估算,这山东至少还有近二十万人是流民,而对于这些人,当地官吏自然是颇为觉得麻烦,这大肆屠杀肯定不行,但要想就地安置,也不切实际,当地众多田地基本上都被那些豪族们占据了,如此又如何去安置这些流民百姓,这绝对是一件颇为棘手的事情,因而对于这些流民,许多当地官吏都十分头疼。
不过,相比山东其他地区的当地官吏,威海卫的父母官就显然轻松多了,拿着大把的银子,却完全不用担心流民闹事,这样的好事,天下上哪去找。
当然,如此好事,自然要归根于这姓金的家族身上,原来,这金家善于经商,他家见这又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便时不时的抓了一些流民当作奴隶卖掉,而且买的远远的,基本上不会被人发现。
的确,先不说金家的背景,就是这些流民本身被卖掉也并不好查证,毕竟这些流民流动性很大,许多官吏又都不想管,即使短时间内失踪许多人,也不会有人去在意的。
这不,当王海滨去县衙打通关系时,这姓金的牙人自然也得到了消息,他一见这是一方大客户,自然亲自跟了过来,如此这才有了指挥使衙门外的那一幕。
搞清楚了这些,王海滨顿时松了口气,敢情这其中的道道居然会是这样!
“呵呵......要不是这些贪得无厌的官吏与豪族,恐怕大统制交予吾的任务还完不成了!”王海滨连连冷笑了一声,小声嘀咕了一句,忽地他又想起了一事自言自语道:“对了!如今银钱似乎只有不到一万两了,若以双方合作的价格算下来,最多只能买下五百流民,这点人终究还是太少了!要是能够弄到足够的钱就好了!”
确实,随着这段时日的上下打点,再加上之前的花销,王海滨目前所掌握的银钱已经不多了,如果要想大量买流民,根本没有这么多银钱可用。
“要不将那些玻璃器通通处理掉?”突然,王海滨脑海当中瞬间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
“不行!虽然在这北方,玻璃器非常稀少,可船上至少拥有三百余件,如此多全都卖出去,恐怕会引起他人注意,到时候肯定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此念头刚一闪现,却被王海滨即刻否决了,这三百玻璃器皿一旦出手,卖出高价是肯定的,但这么多玻璃器皿全都卖出去,一些居心叵测之人肯定会顺着线索查到源头,到那时,王海滨肯定会惹上大麻烦,这对于移民大事可是十分不利的。
不过,这个想法虽然被否决了,但也给王海滨提供了一丝启发,既然卖到市场上不行,那就拿这些玻璃器皿当作银钱付账。
换而言之,就是拿这些玻璃器皿去跟那金家交换,充当大量买入流民的银钱。
对于这个设想,说真的,王海滨觉得对方肯定会答应的,因为他们金家可是地头蛇,更能发挥出这批玻璃器皿最大的价值。
想到此处,王海滨越想越觉得此办法可行,于是他即刻派人请来了那金姓牙人,拿出了几件玻璃器皿,并告知他手上刚好有一批,问他是否可以拿此作为交换的银钱。
一听此话,那金姓牙人并未当场答应,他沉默了一会道:“哦.......王兄居然能够弄到这么多精美绝伦的稀世珍宝,不简单呀!不愧是能攀上江南吴家的人物!”
玻璃器皿在大明一般称之为琉璃,但那是一般人,在金家这等大家族眼中,这两者自是有着根本区别,琉璃易求,玻璃难得,尤其是王海滨拿出的透明玻璃,那更是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让人看了颇为着迷。
而且,这可不是一件,王海滨已经说了,他有三百件,一件这样的玻璃器皿至少可以卖千两,这三百件至少也得值三十万两。
三十万两,金家是拿得出来,但毕竟涉及资金太多,他也不好做主,因此他道:“王兄,你也知晓,这事涉及银钱太多,吾不好做主!这样,吾先回去,三日之后再给答复,你看如何!”
金姓牙人自从知晓眼前的王海滨与江南吴家有些关系,便没了黑吃黑的念头,他金家虽大,但与吴家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不到万不得已,他金家是不会做出这种黑吃黑之事。
“自然可行!金兄请跟吾来!这便是那三百件玻璃器!绝对货真价实!”王海滨带着金姓牙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