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加大支持力度(2/2)
技术方面的推进却十分困难。机壳方面交给刘大姐设计,倒是没什么问题。不过技侦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机动性,还有周莉的那个投放视听监视器的提议,都一直没有什么好的思路。
投放视听侦查设备方面,是无人机小组和监视、监听设备研发小组共同来搞的。
两个组凑在一起研究了一番,发现理论上没什么问题,也不需要再单独开发一种技侦机型。
技侦型无人机在设计中,本身就能携带五到八枚小型中继天线。只要牺牲其中两根天线的位置,就可以有空间挂载新设备。
拾音功能视线并不难,侦查技术革新组内,就能找到现成可以使用的技术。
技术上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可视技术现在最小的微型摄像头,工作起来也是很耗电的。还有就是通过无线发送视频数据,也耗电很高。
监听设备研发小组设计的设备,因为是通过人力去安放的,所以并不适合无人机使用。
原因是尽管摄像头和拾音孔,暴露出来的位置很小,十分便于灵活的隐藏安置。
但要么可以连接外接电源,要么暴露出的结构后面,安放在看不见的位置里,还有一个专门的供电单元,专门来保障设备的工作时长。
技侦型无人机又不是技侦型机器人,放置完设备后,再去给设备连上外接电源,基本就是个扯淡的的想法
如果携带自供电的设备,那么整个部件加上供电单元后的重量,就是个很大的负担了。非常影响无人机潜入侦查时的灵活性。
另一个难点还是出在摄像组件上,问题在设备投放到合适位置后如何固定。
技侦无人机因为本身体形的限制,基本不可能把东西放到边边角角,不引人注意的地方。
可能投放的位置,又没法保证摄像头能找到合适的监视视角。
所以总结一下觉得,投放拾音设备的想法比较现实。投放监控摄像设备,以现阶段的技术实现起来难度非常的高。
另外在解决侦查型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机动性方面,曲森小组想出了一个,加装类似于激光测距装置,通过对四周环境扫描,用电脑来构成虚拟结构的办法。
无人机操控员可以通过虚拟出来的3d结构图的指引,进行快速规避动作。
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激光测距采用的激光都是有色激光,技侦无人机在使用时太容易暴露。
另外通过激光反馈数据,用电脑构筑3d结构图。首先需要扇面测距激光发射头,这个组件即使能够小型化,也非常的重,根本不适用技侦无人机那轻薄的体形。
再一个,这个想法想要实现起来,需要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测距构图软件。这个软件现在已经有科研机构在设计研究了。
不过研究团队工作了近两年,才仅仅做出了测试产品。
软件体积达到了近二十个gb,而且非常的吃硬件配置,普通的笔记本电脑想要运行,别的不说,显卡恐怕第一个就吃不住劲了。
所以这个软件想要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性,还得需要很长时间。
另外工作组寻找的相关专家,还给出了一个建议,就是通过超声波装置成像,用这种方法来补充探查镜头的盲区。
这个想法在软件上倒是没有问题,只是超声波发生组件小型化之后,保守估计也得跟技侦型无人机的体积差不多大,而且非常的耗电。
就在曲森小组的相关设计处处碰壁的时候,周莉给曲森用短信发过来了一个链接。
曲森点开链接一看,页面是沪海一个专门生产广角镜头厂家的产品介绍。
页面上有十来种不同参数的广角镜头,其中大部分是给单反相机和专门拍摄影视画面的摄像机适应的。
这些都没什么,周莉发来这个链接的原因是,这个厂家新产品介绍中,有个专门为数码相机开发小型广角镜头。
这个东西,就很有意思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