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绿色出行(1/2)
当谢天启再次来到深市byd总部的时候,身边就多了三个人--白荷、杨振、张辉。
白荷起草合同,杨振和张辉作为未来投资银行的代表股东来见证。byd这边倒是阵势很大,十几个管理层人员坐在王传福身边。
由于时间紧迫,谢天启就没有按照常规的谈判程序走,而是先把自己的条件起草在合同上,然后直接给byd看,省去了相互之间不断试探的过程。
王传福接过合同,草草的看一遍然后递给左右的人,自己却闭目养神起来。等几分钟后,合同又回到了王传福手中。
“短短两页纸,涉及金额几十亿,谢总真是不按常规出牌啊”,王传福睁眼说道。
“时间就是生命,竟然我们双方都有意,就不用浪费生命了,不知道王总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谢天启解释道。
“本来以为是第一次会见,我们这边准备不足。谢总是不是可以休息一下,让我们开个临时会议?”王传福说道。
“自然,王总请便。”
“那你们在这里坐会儿,我们去去就来”,王传福说完就起身离开了。
等byd的人一走,杨振先一把抢过桌子上的合同看了起来,同时说道:“什么合同?这就写好了?要是刚才他们直接一签,我这个出资方就从头到尾蒙在鼓里?”
“你们来得急,今天上午才下飞机,这是初草合同,他们不会一下就签的。这次的投资规模会比较大,所以劳烦二位过来见证一下”,谢天启说道。
“汽车制造?这……是不是搞的太大了?一汽、上汽的资产规模,可不是我们这个小银行可以媲美的,它们都搞不好国产车,我们搞?”杨振一翻开合同就喊道。
“看下去嘛,还是可以搞的”,谢天启转头说道。
至于港澳台的代表张辉,就没有那么激动了,接过白荷递过来的合同,默默地看了起来。在港澳台资本没有做出明确命令的情况下,张辉的工作就是紧靠在谢天启身后。
“公交车啊!还是电动的,我看在国内不好推广,单靠我们自己应该不行。就说这个充电站,初始投资就不小,要说内地的公交车公司基本都是国企啊,国企你知道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杨振看完了合同,沉思一会儿说道。
谢天启马上就给了一颗定心丸给杨振:“海港这边会第一时间更换这种公交车,短时间内会收拢一笔资金。内地的如果不愿意更新换代,我们可以造势压人。”
“什么势?”杨振追问道。
“绿色出行”,谢天启说出了在2006年才出现的口号。
没等杨振反应过来,王传福一行人就回来了。
“经过我们的商议,我提出几点意见”,王传福左手边的一个人说道。
“请说。”
“第一点:你方出资五十亿人民币,及电动公交车的整体设计方案,要求占据汽车制造公司的80股份,这点我们有不同意见。”
“请说。”
“既然你方要把汽车制造公司的主导权交于我方,但20的股份不足以支撑这个主导权,我方提议重新商议出资比例。”
“可以”,谢天启一副很好说话的样子。
“我们双方的出资金额最好按阶梯型,括收购现有汽车制造公司以及改造,第二笔投资用于开发新车以及推广,之后第三笔、第四笔,不知道谢总对这种方式认不认可?”
在一般的投资项目中,就像天使轮投资一样,一方面是为了保险,可以随时撤资,而另一方面就像byd这次,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现金一次性投入,又不想失去太多的股份。
杨振还没想明白‘绿色出行’的含义,但byd的意见是听清楚了,这明摆着就是我没钱和你拼,但我们先都投一点,等我筹到钱再投一点,你也不能多投了。
谢天启眼疾手快的抢在杨振发言之前先说道:“不必如此,王总对byd上市有没有想法?”
王传福听到这不相关的话题,也只有回道:“上市集资,自然是好的。”
“按港股行情,byd现在上市,可以融资不下二十亿港币,但上市公司的制约王总也是知道的。我这里有个融资方案,未来投资银行投资二十亿人民币收购的股份,不知道王总怎么看?”谢天启说出了应对方法。
二十亿人民币才收购45的股份,在这时候的byd是赚了,但一想到日后byd上千亿的销售额,谢天启也不在乎这点钱了,一切都为了能快刀斩乱麻,尽快达到自己的目标。
王传福失神了一瞬间,心里面默默地想道:有钱真好,随随便便可以砸几十亿下去。
“不好意思,这个融资方案我们需要商量一下。”
“王总请便。”
短短的一小时之内,王传福离开了会议室两次。
“喂喂,我说谢兄弟,感情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一点都不心疼,二十亿都可以买下整个byd了吧”,杨振有些不满的说道。
“溢价收购,要是byd现在上市,也差不多是这个行情。一个东西值一块钱,但别人不卖,我们只能加到两块钱去买”,谢天启解释道。
“道理我都懂,但银行花钱太快,却没有收钱的项目啊”,杨振担心的说道。
“‘虚拟货币’准备的怎么样了?这个可以盈利”,谢天启问道。
“别说了,公司现在还在放假了还,银行的营业执照倒是要下来了,应该就在下个月初,可能就一号”,杨振郁闷的说道。
“一号?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