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利益共生(1/2)
“不是那么简单的……”
勋阳府城,府衙后宅。蔺养成放下手中的信,叹口气道。
依靠地利之便,勋阳知府蔺养成从明月集和汉江作坊获得了大量利益。应酬多了,后宅的事情也多了,蔺养成秉行的又是孔孟之道,不想和作坊主、商人之流打交道,所以……
蔺知府在幕僚和师爷之外,又聘请了两个管事、一个文书。
有钱任性,蔺养成在公事之余,不必再费心思去“优雅地捞钱”,开始有时间和南阳的文人、同僚、才子应酬,提高声望。
汉江边上的每个作坊,以及进驻明月集的中小商户,都有半成到一成的份子属于勋阳、十堰的入流官。蔺知府和十堰知州是最靠近明月集的大人物,当然要主持分配利益,或者说让他们的幕僚和后辈参与分配利益,拿到了最大一份儿。
蔺养成心安理得,毕竟他不是白收钱,平时会提供各种便利,还要约束勋阳的胥吏、牙行和经纪。他也觉得奇怪,以前收了商人的钱,不办事也是有的,如今自己占着份子,居然生出了“责任感”。
知府大人既感到新奇,又觉得别扭,还隐隐有点担忧。
明月集刚开建的时候,蔺知府还对李响提出的合作方案不以为意:和商人谈条件,不是自降身份嘛。
考虑到刘成栋、虞允文和青石先生,蔺知府捏着鼻子应下李响的请求,以各种便利条件换取汉江作坊和明月集商户的份子。自家是官府嘛,到时不满意了,再谈条件便是。
情况很快出现了变化。
汉江边上的作坊越来越多,靠着平均七分的份子,勋阳十堰的主官大呼过瘾,不约而同地约束自己,收获了一打“两袖清风”大老爷的名声。两个地方的入流官从汉江作坊抽取利益,互利共生的同时,还不用扰民。
在大周,“清名”还是很重要的。
有几个入流官家里的后辈不满足,在经纪行老、胥吏牙行的鼓动下,朝汉江边上的作坊乱伸手。要份子,要话事权,甚至强夺作坊。
汉江作坊群很脆弱,经不起折腾,又逢士绅大户难为明月庄,于是入流官们的收入大降。
勋阳知府和十堰知州跳脚,两地的官员子弟,有不少被打肿了屁股。明里暗里费了不少功夫,两地官员的收入才恢复正常。判官和通判之类的官员收敛了心思,开始尝试自办作坊,以另一种方式获取更多利益。
十堰知州很会来事,从汉江作坊那里得到了足以维持士大夫优渥生活的利益后,开始风风火火地勤政。抢夺小民土地?抓!勒索商户?管你是谁,抓!大户仗势欺人?抓!
有了另外的利益来源,知州大人要妥协的广度和深度大大降低。
明月集的大发展,给知州大人带去源源不断的利益,还把十堰境内的流民和赤贫山民吸收一空。
与此同时,十堰州的商税开始蹭蹭蹭地上涨。再加上知州大人烧了几把火,换成李响的话说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工商的利益,缓和了阶层矛盾,经济民生飞快发展……
知州大人很快进入了户部大员和几位宰执的视线,据闻很快要前往汴京做官。
典范啊!
勋阳和十堰的入流官一生为何?修身齐家已经实现了,治国平天下才是他们的最终理想。只有到达更高的位置,他们才能实现抱负,若是死前留下几篇文集,死后被天下士子追认个什么什么公,那就最爽了。
种种原因下,勋阳和十堰的大部分入流官,开始自觉地维护明月集的规矩……
蔺养成雇请的幕僚、师爷和两位管事坐定,看过东主大人手中的信,神色各异。
知府大人收到的信,当然是黄成两家和某些大商家发来的。信的内容洋洋洒洒,无非是请求蔺养成这位勋阳一哥配合,一举拿下明月庄,云云。
话肯定没那么露骨,只是说明月庄有人悖逆道统、欺压庄民、致人死命,绅民不忿已极,请知府大人主持公道。
必要的利益暗示当然少不了。能工巧匠、钱粮财货、上佳作坊,应有尽有。但乍一看这封信,上面竟没有一个“利”字。外人拿到这封信,还以为是士大夫联名请求父母官清除恶霸,还本地父老一个朗朗乾坤呢。
君子,耻于言利!
在士大夫的口中,所有的利益争夺都会冠以守卫正义、激浊扬清的旗号,谁让人家掌握了话语权呢。杀人诛心,概莫如是。
新入行不久、童生出身的管事,拿着手中的信激动不已,小声念起来,连声赞叹,“哎呀,真是好文章,好字,好文采!”
“咳咳!”
蔺养成咳嗽起来,身后的小厮急忙去拿毛巾。
气氛尴尬了。蔺养成看着那位读书读傻的管事,心想:若不是看你是我夫人的族亲,本官会招你做管事?
关键时刻,还是幕僚靠谱。
人至中年、年富力强的幕僚拱拱手,“东主大人难道不看好黄成两家对付明月庄的计划?”
蔺知府擦过手脸,微微点头,“不错。黄成两家的主意打得挺好,但本官依旧不看好。”
幕僚很会做人,适时做出一副惊讶的表情,“有黄成两家这样的大户,有大商家背后的人家支撑,有南阳、叶县,乃至汴京那边的配合。”
“到时厢军、乡兵和弓手再以剿匪的名义出动,还有明月庄的内鬼配合,东主大人为何不看好?”
末了,幕僚在心里吐槽:其实,我也不看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