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八章 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1/2)
在后世的史书上,周致对徐溥的了解其实不少。徐溥在弘治一朝可用“丰功伟绩“来形容。对这样一位大人物,周致是满怀崇敬的。
周致刚刚站起,又急忙跪倒,朝徐溥行礼。
徐溥面色如常,说道,“起来吧,刚才老夫也看过了你。别的就不说了,老夫今日就当着皇上的面问你一个问题。”
周致一愣,暗道,这徐溥真是个怪老头呐。初次见面,而且是当着皇帝的面,竟然要考较自己了。
这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呀。自己若是顺利回答出徐溥的问题还好,若是回答不出,那可就在皇帝跟前失了颜面,给皇帝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印象了。
唉!这老头真是怪呀!
也难怪了,像是徐溥这样的大人物,可能每一个人都是很怪的。是呀,没有点儿怪脾气,没有些怪异的性格,和天下普通的众生一样,也不会在大明朝廷做出很大的事情,名留青史呀。
这样想着,周致刚刚站起,便不卑不亢,很是稳重的说道,“请阁老问吧,周致定竭力而为。”
是呀,只能这样说了,这样也就算是很有自信了。
若是信心满满的说能回答老徐溥的问题,到时候回答不出,那今日恐怕自己留给弘治的印象就更加的差了。
“周致,你虽是乡下秀才,但想要为大明做出些事情,所谓胸中有壮志,那就应该清楚一些朝堂里的事情。
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才是一个大明才子应该具有的东西。
当朝内阁有四个人,老夫徐溥愧为辅一职,下面还有三个人。你也看到了,老夫已然年迈,实在干不动了。那老夫就问问你,老夫致仕之后,这内阁辅一职由谁来担任较为合适?”
周致闻听,旋即一愣。
任命内阁辅,这是皇帝的事情,徐溥竟然让自己一个小小的秀才说出。而且还当着皇帝的面,这是什么道理?难道这就是徐溥对我的考较吗?
唉!真是搞不明白了,这样的问题他为何问我?
岂止是周致?就是连弘治皇帝也是愣怔了片刻。徐溥这是怎么了,刚才朕和他说的事情,如何就告诉了周致,而且还问周致谁最为合适?
一个乡下的秀才,他对朝政这么重大的问题岂能会有好的见解?
不过,随后弘治皇帝就明白了徐溥的良苦用心。徐溥用这个问题考较周致是再合适不过了。徐溥说的很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若是周致只是死读书,不关心朝廷之事,那他这样的人即使日后考中了进士,岂会做一个认清形势关心朝政和百姓的好官?
弘治皇帝这样想着,就把目光投注在周致身上,观察着周致的神色变化。
周致起先时候,脸色还真是微微变了一下,转瞬间就恢复了正常。面色从容,很是老练沉稳的说道,“徐阁老,这个问题是朝廷大事,是皇帝的事情,周致是不应该插嘴的,
但既然阁老问起周致,周致虽作为一个乡下秀才,但也正如阁老刚才所言,要关心天下大事。
徐阁老自然不用说了,在内阁之中,除了徐阁老外,还有三位大人。这三位大人周致斗胆,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
周致说到了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徐溥好像兴趣很大,立即问道,“说吧,用哪几个字?”
“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周致说道。
简单的几个字便道出了内阁中三位大人的特点。听的弘治皇帝当即龙颜大悦,说道,“好一个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说的好,真是太好了。这几个字朕都没有想到呐!”
徐溥也惊奇不已,没想到周致竟然会有如此真知灼见。
呵呵!其实这哪里是周致的什么真知灼见?“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这是后世史书的记载,是对李东阳、刘健、谢迁三人的准确评价。
就是在正德时期,这样的概括其实也早就有了。
可现在的李东阳,刘健和谢迁,虽说是内阁成员,但他们的真正才华还没有施展出来。毕竟现在的内阁辅是徐溥,有徐溥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阁老在前面挡着,还轮不到他们三人。
徐溥和弘治皇帝其实对他们三人的性格和特点也是很了解的。只不过没有周致这样的精准判断,精准说法罢了。
周致尽管没有说接下来谁做内阁辅最为合适,但弘治皇帝和徐溥其实心里都有了定位。是呀,谁做辅,那就看现在的大明朝廷需要的“谋”多,还是“断”多,或是“侃”多罢了。
徐溥说道,“后生可畏,你的回答老夫很满意,算是过关了。不过老夫还是要叮嘱你几句。
老夫听闻你才学不浅,而且也很聪明机智,但你也不要妄自菲薄,高傲自大。日后还要虚心求教,多读书,多关心大事,多关心百姓疾苦,这样才会在日后为我大明做出更多有益的事情。
“周致谨遵阁老教诲!“周致很是感激的谦逊道。
要知道,周致和徐溥非亲非故,而且还是初次相识,徐溥就这样教诲周致,这无疑是说明他很看好周致,无疑是说明徐溥真的是十分爱惜人才了。
弘治皇帝又简单问了一些周致家里的情况,这自然是表示关心了。而后便轻轻挥手让周致退下。
其实依周致今日的表现,和以前对太子的帮助,弘治皇帝是应该给周致一些赏赐的。可弘治想的是周致只是个秀才,给他什么样的封赏也不合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