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院士的无奈(1/2)
《夏南大都市报》是夏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一份地区性报纸,是传统纸媒的当地翘楚。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许森是该报社里头的一名实习记者,刚参加工作一年多。
传统型企业多是论资排辈的,所以虽然许森工作出色,但是重大事件的采访任务,一般都摊不到他的头上,这未免让他长期有点小郁闷。
本周周五的上午,总编朱总把许森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郑重其事地交代给了他一个颇有分量的采访任务。
“小许,你在工作上的拼命三郎精神,报社里领导们都有目共睹。为了让你得到更好的磨练,而且体现上级对你的信任。明天,给你配一名摄影师,以及一名文字编辑。有一个重大采访任务,等着你去带队完成。”朱总在分配任务的时候,一脸的笑容可鞠。
许森一接过任务采访单就有点震惊了:“哇!六位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集体出行,要去一家互联网公司进行公开调研?这阵容简直太豪华了!”
“保证完美完成任务!决不辜负上级的信任!”许森满心欣喜,屁儿颠颠地去做提前性准备工作了。
采访准备工作可是很繁重的。例如,六位院士的登门目的何在?六位院士的本行业领域是什么?被登门的是一家什么样背景的公司?该公司高层的人员结构,企业规模和员工总数等等。有太多需要提前了解的事情了。
这是许森接手的第一次重大采访任务。他不敢怠慢,连同那位文字编辑小伙伴,一起花费了许多的精力,把该了解到的事项,都尽量提前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天下午的采访过程很顺利。
在平常人眼里高高在上的六位院士,其实也就和普通人没啥两样。面对蜂拥而来的媒体们,他们平易近人,毫无架子。该配合的局部摄影,简单口头采访,都很配合多家媒体记者们的工作任务。
采访过程中,许森觉得毫不费力。他甚至觉得,去采访一些p大的村官,街道负责人,可能都要更费劲得多。
当天晚上9点,带着精心挑选过的一些现场照片,以及文字稿,许森过来总编室当面交稿了。
这其中有一张很特别的照片,许森自己觉得非常满意,而众人也是不停交口称赞的。
这张相片是六位院士和诺亚公司全部高层领导的合影。
这张相片和一般的合影照片,绝对是大不相同。
在这张照片里,只有六位院士是后排并排站立着的。而其他的所有的人,诺亚公司的所有年轻领导们,则是全都蹲立在前排的位置。
被六位院士登门的诺亚公司,其领导阶层平均年龄相当年轻,显然没有超过30岁。
六位院士老人本来不愿意这样子拍照,不过现场众人却是齐声叫好,都认为这样才是最佳排位。
六位院士最后违抗不了众人的好意,勉为其难同意了。
许森也对这张合影相片觉得特别满意。因为,这样子的排位相片,体现了两层意思。其一,年轻人蹲立前方,充分体现了传统的尊老爱幼精神。其二,这其实也是在用一种不言而喻的语言,暗喻了众人对于科学家们的至高尊重。
而尊重科学家们,就是尊重科学!
不是说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嘛!让六位院士在合影相片里高高在上,很明显地凸显了出来,就是要刻意体现这个意思。
这张合影照片,简直是太完美了。至少,许森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许森来到总编室的时候,总编朱总很忙碌,正在不停地批阅着当天的其它各种采访任务稿件。
看到许森,朱总似乎微微楞了一下,然后吩咐他把稿件拿到总编二室去,让另外的一位总编去审阅。
许森顿时就呆愣住了。
报社里谁不知道,只有朱总亲自批阅过的稿件,才能上《夏南大都市报》的头版的。拿到总编二室去,则意味着最多只能上二版了。
六位科学院院士的豪华出行阵容,居然不能上明天的头版新闻?!
许森有点很不服气。他拿出了自己认为特别出彩的刚才那张合影,想提醒总编这照片里的几层深刻涵义。
朱总很耐心地听完了许森有些兴奋的讲解,连连点头称是,赞扬许森很好地把握住了该采访任务的重点所在。
然后,朱总长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对着许森说道:
“六位院士集体出行,放在平时的任何一天,都是该要上头版的。无奈明天是个特殊情况,有一些突发性事件,一定必须上头版。”
“国内著名影星杨小明和黄颖,你都知道的吧?他们刚好今天结婚了,结婚场面很豪华,广珠市的机场,都几乎快被莅临的各种国内嘉宾们弄堵塞了。这个焦点新闻明天不上头版,读者们可饶不了我。”
“还有著名影星王贝墙,今天我刚刚接到紧急线报,他的老婆好像出轨他的经纪人了!这件事,明天也是一定得上头版的。否则,我作为总编,又有一个很大的黑锅,恐怕要亲自背上了。”
“读者们是报社的衣食父母。他们想要看什么,我们就得提供什么。如果不讲商业性的话,报社就难以长期很好地生存下去了。”
朱总尽量言简意赅地对许森说明了情况。他用一种无奈的眼光,盯着许森手里的稿件看着,露出了一丝精神疲惫的神情。
许森有些明白了。一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让他知道,凡事据理力争,其实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