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赌国运(1/2)
五国会葬的军队,由魏国邺城,前往赵国重镇中牟。赵人曾将国都定都中牟,彰显他们南下称霸中原的决心。然,魏人可不想看到赵人比自己强大。于是,将重兵囤积邺城,阻挡赵人的南下之路,赵国南下受阻。其次,中牟之地狭小交通不变,离赵国旧都晋阳和北疆代郡相隔甚远,难以有效节制。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章继位后,看出了以中牟为国都的弊端。他认为,中牟不适合赵国的长治久安,也不是块宝地,离魏国、齐国又近。于是,同年将国都迁往邯郸,并规划邯郸,修建宫城区和大北城区。当五国军队离赵国重镇中牟,尚有百步距离。忽见,赵国境内尘烟四起。等待尘烟消散,赵国士兵,整装待戈而至。
楚人见了,上前一步,质问道:“我奉楚王之命,前来吊唁你们先君。你们,这是何意。”
为首的赵将,面不改色道:“奉赵君之令,前来迎接尔等。”
楚使,指着赵将身后的将士,怒道:“你们整装待戈,岂是迎客之道。”
“你们是朋友,我们自然会按照礼节,迎接你们。”赵将稍微停顿,按着手中的宝剑,道:“你们是敌人,休怪我手中三尺长剑。”
楚使,怒不可遏地骂道:“赵君就是这样对待送葬的人吗?这也是赵国的礼数不成。”
“我也没见过送葬之人,携带凶器。”赵将,有理有节,语调不卑不亢地回道:“你们携带兵器,个个身体强壮,是想不费一兵一卒进入我赵国。我赵国,有那么好欺负吗?”
“你。”楚使语塞,说不出话来。
的确,哪有人参加葬礼,携带兵器的。
赵将见五国使者不说话,宣读赵君传达的指令,道:“凡是进入赵境者:首先,需尊赵国法度。违反赵国法律者,一律按赵国法律论处。其次,入赵者,不可携带凶器。拒不放下兵器者,视同与赵宣战。赵国虽弱,必会以全国之力相抗。第三,入赵境者,需根据赵国指定路线行进,随意更改路线,骚扰我百姓者,杀无赦。”
魏使,见赵国态度,发生逆转,拿不定主意。于是,低声问道:“公孙将军,我们应该怎么办。”
公孙衍尚未说话。齐使,抢先一步,刺激魏人的神经,道:“是啊!公孙将军我们该怎么办呢?要不,我们就放下兵器,徒手进入赵国。任由赵国人欺凌。”
燕使,也道:“公孙将军,你是这次计划的发起人,你能否拿出一个好的主意。”
秦使,语调有几分嘲讽道:“公孙将军乃当今不可多得的将才。秦公,经常在咸阳宫对着秦国臣子,称赞公孙将军的文韬武略。公孙将军,你不妨拿出带领我秦人,收回河西之地的谋略,攻打赵国。”
河西之战,是公孙衍指挥秦军对魏国作战。这场战役,魏国大败,魏将龙贾被俘。魏国不但失去河西之地,而且河东要塞,也被秦人占领。秦军不仅占据肴山之险,函谷之固,又完全控制黄河天堑,控制住东进中原要道,进可攻,退可守。
这是魏国的耻辱,魏使怎会忘怀。今,秦使说出这番话来,魏使闻言后,心中不乐,怒忿道:“你,什么意思。”
秦使,道:“我什么意思?难道我说的不够明白。对了,我是个粗人,不懂文雅之词。魏使听不懂,也不奇怪。”
“你…”魏使气的胡须乱颤。
秦使才不愿意和魏使打口水仗,他说话的目的达到了。纠缠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静静地看看秦公嬴驷口中的将才,是怎样应对突发的局面。齐、秦、燕、楚等国大使,与其说是静静等待着公孙衍会有怎样的出其不意的计策,倒不如说,他们正在等待魏人出丑。
面对突发的状况,公孙衍当机立断,高举左手,往前一按。五国将士,携着兵刃,齐声踏步行进。眼前的情况复杂,但公孙衍的头脑依然保持冷静。他赌赵国还没有准备好与五国开战。赵国也没能力,挑战五国。赵人反常的举动,不过是做最后的挣扎罢了。
公孙衍让将士整队前进,第一是为了试探,赵国的底线,究竟在什么程度。第二,他自信,目前的局势,完全掌握在他手中。
魏使见状,暗中提醒道:“公孙将军,国相交代了,不与赵国开战最好。此举,不是与赵人争锋相对了吗?”
公孙衍,眸色之中,彰显自信,道:“我自有主张。”
公孙衍面对对手,是赵将楼缓。楼缓身上流淌着胡人的血液,对于五国强大的阵容,毫无惧色。他见五国将士整装待戈而来,右手高举过头,随时准备迎敌。赵国将士,弯弓搭箭,等待着将军下达最后的命令。只要楼缓手势往前一挥,箭矢离弦飞奔而去。
蔚蓝色的天空,早已经被厚厚的乌云遮盖。四周散发的空气之中,也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楼缓,单手按着剑柄,试图用疼痛来保持头脑清醒。五国军队不进入赵境,他是不会下达最后的命令。眼见五国联军离赵境尚有十箭之地,他早已经汗流直下。他问,真的避免不了吗?
战争一触即发,双方剑拔弩张。五国大使,也是焦躁难安。五国国君只是下达‘以会葬之名,伺机伐赵’,但是真的要开战,恐怕还得派人回去禀报国君。就因为这些将士是以会葬的名义来到赵国的边境。他们怎能身穿铠甲,装备精良。不说,赵国有没有能力,对抗五国。但他们明白,与赵国开战,这些将士,必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