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小小书屋网(77shuw.cc)

首页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 第二十二章 大师满地跑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shuw.com/105692/

第二十二章 大师满地跑(1/2)

第二十二章大师满地跑

此两章为交代前情,为什么离开朝阳区。

有人说,朝阳区有三万个活佛。这话有点夸张,但号称大师的恐怕不止三万个。在明星的圈子里,如果你没有一个上师,仿佛就不好意思出席饭局;如果你没修某个法,仿佛你就低人一等。

在我们小区,有几个给某位明星当助理的年轻人,有一次在蔡大妈组的饭局中,他们谈到某位明星正在修“断舍离”,把家里多余的东西都丢掉,年轻人们觉得明星太高尚了,这么好的东西说丢就丢了。我心想:其实这就是浪费,如果不是这位明星装逼,就是她的“大师”乱说。

还有一次饭局上,听说某位名叫什么央宗的“活佛”要来,来了后一看,虽然穿着僧袍,却是典型汉人形象,他一开口,“川普”——四川普通话,其行为举止,装腔作势,难以尽述。

还曾遇见一个穿着道袍的家伙,把八卦中的巽(xun)念成(yi)卦,我差点当场喷饭。

虽然我不太懂宗教,但我知道按中国的宗教法规,传教仅限于宗教寺观堂等固定场所或信众家中,满大街传教的大多不是真的。其实,也这不怪明星们浅薄,你看现在年轻人,自己不信基督,也没受过洗礼,但结婚偏要到教堂,找牧师证婚,时尚而已。

其实,宗教信仰是每一个人的需要。人生如果从结果来看,最终走向死亡。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探究出死向何去的真相,就不如相信一个现存的答案,西方或者天堂。

提出解决生死道路的方案,是每一个宗教的内容。因为无法实证,所以永远不败。究竟有没有可供证伪的方法,抵达生命的真相?如果有,成功者在哪里?结论是什么?我们普通人可重复验证吗?不要谈哲学、不要谈思想,只要方法并得到结果。这就是“道”?

真正的“大师”是什么?应该是窥得生命真相的人。这个生命应该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人生,除了活着的时间,还应当包括生从何来、死向何去。二是众生,除了人,还包括一切动物灵性。三是宇宙生命,运行规律及生成和灭亡的时间和方式。如果说易经能够解决人活着时的人生运行方向,但生前和死后便无法预测,所以,它解决的问题有限,难以独立成为宗教的主体。

现在很多大师被证伪,包括香港甜甜的风水师、江西耍蛇的气功师、fǎ_lún_gōng的李宏志、号称藏秘的张海,但未被证伪的所谓大师满街行走,也许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被证伪,但内心强烈的宗教需求,使人们不愿意相信他们是假的,没人证伪而已。他们中有些人是宗教的表演者,是故作神秘的魔术明星。

从功利角度而言,假如说人死如灯灭或死后有灵魂,你愿意相信哪一个?假如说世上无高人或大师就在你身边,你愿意相信哪一个?估计大多都愿意相信后者,主要是相信后者能给自己带来利益。

想到这里,我对自己的职业颇有骄傲。虽然自己也虚张声势,但毕竟70的准确性,远比虚无飘渺的怪力乱神诚实。

当然,这些人中也不是没有奇人。有一个断手的方术师,大约60多岁,号称是青城山学艺,因为住我楼下,偶尔饭局碰上,所以有所交往。他看到我经常拿本古书,就以为我是读书人,也邀请了我到他家去喝茶。

他家里正中有一个神坛,四周供品香炉符篆,他会走阴神,也会一些符咒之类。他说他小时候得了次病,发烧昏迷了三天,一个“端公”救活了他,然后,他就会走阴神了。也就是说,他自称他会走进鬼魂的世界,让亡魂的思想从他嘴里说出来。文革时因“破四旧”被红卫兵把手打残了,以此证明神灵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力量能够保护他的手。但是,他对我说,他手残是因果,是恶鬼的果报,神灵还是有的。看着我不相信的眼神,他当我面给我表演了一些方术。比如:九龙水。他使出一根竹筷,先让我验证一下真伪,在我确认为真后,他把筷子折短一半,将其放在一个盛了水的碗,开始边画边念:“千固单万固单,画为用字往下翻,若以往不翻,五龙打下九龙滩”,然后当着我面把那个十几公分长的竹筷吞了下去,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跟我说话。

他问我结过婚没有,我说没有,连女朋友都没谈过,他忽然来兴趣了,他说他在端公那里得了好多咒语,想找个童男传下去,问我想不想学。但我看他那妖里妖气的眼神、听他那公鸭般的嗓音,心里相当有抵触,只是推托:“我前师父遗命未完成,现在不敢拜新师,以后再说”,他表示只要我想学,随时可以找他。

其实,我对他的方术有极大的兴趣。我想,如果通阴神是真的,那么就确定会有鬼魂存在;如果符咒起作用,那么鬼神也确实有异能。但是,这些异能并没有对他的生活有好的帮助,他的手残了。他的眼神和嗓音也让我害怕,有一种不祥之兆。所以,我的真实想法是:敬而远之。

当年,孔子一般不说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当他读不懂老子时,就对学生形容老子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艺术化地承认自己不懂。当他不了解鬼神时,就少谈论:“子不语怪力乱神”。祭祀回避不了,就说:“祭神如神在”,神到底在不在?他不知道,就不回答。所以,与其说孔子学问好,倒不如说他治学的态度好:“知之谓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状态提示: 第二十二章 大师满地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