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爱心的来源(1/4)
我妈仿佛在跟我进行感恩教育,但我觉得这不算道德绑架。我对岳母承诺时的话,出于真心,并不是因同情或者个人义务说的。
当一个女人,尽其所能满足你,用全部身心爱护你,作为一个男人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幸运。我很满足这种幸运,并以此而快乐。
如果抛开那些道德、信用、爱情、心灵等形而上的层面,单从女人对我的功用而言,妍子也是不可替换的。如果说乔姐是个调味品,她让我尝到了猛烈的女性味道。那么小池就是我的主菜,厨师的艺术全在主菜里,充满创造和想象空间,主菜的集合就是火锅。但妍子,却是滋养我的白米饭,包含了大部分营养价值,是我日常活动能量的来源。
白米饭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当我从缺少家庭关爱和安全感的经历过来,我最需要的是抵抗饥饿的东西。
我所缺少的,妍子大部分都能够给我。
我想起肯尼迪的妻子,对玛丽莲梦露说过的话,大意是:你可能成为他一时的恋人,但我,却是他的习惯。
妍子是我的习惯,尽管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的思想经常走神,我也做过好多错误的事,但妍子所带给我的生活,让我习惯于这种舒适而满足的状态之中。
我想起了与二娃在一起的时光,那时的我,既没有追求伟大的灵魂爱情的梦想,也没追求世俗富贵的胆量。我们只是想有钱吃烧腊,我们只是想自由自在地过着不受贫困的、有尊严的、大众般的生活。
当你深陷泥淖,你不会妄想飞翔;你只想爬出来,走在坚硬踏实的土地上。
当然,没有自己亲生的后代,算是一个遗憾。但这并不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后代只是感情和基因的一种延续方式,但我更看重的是感情。敦煌老刘很少回四川祭拜自己的父亲,因为从小丧父,缺乏感情。我也不记得我爷爷的坟墓,因为我没见过他,也没有感情。从感情而言,收养和亲生,区别不大。
人不能什么都想要,得有取舍。只要你最想要的东西,其它的都不算重要。
对此,我想起了传宗接代这个词。这是一个骗局,是儒家思想在两千年前留给我们的一个陷井。
首先,我分析了这个观念产生的时代及原因。在儒家推行的社会秩序中,是讲究等级的,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种等级在社会中的表现就是:礼。对于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人生路径而言,是专指士大夫而说的,至少这也是读书人的目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当个顺民就可以了。
给老百姓饱饭吃,就是统治都最大的恩赐,老百姓是不配享有精神上的追求和待遇的。但是,只求养活一个人,那人不跟猪一样?所以,得给老百姓找一个精神上的出口,犹如没有实际意义的奶嘴,给百姓以心理上的麻醉。
这个奶嘴就是:传宗接代。比如,你的价值,就是死后在祖先牌位之上。在父系传统的遗毒下,男子才有传承的资格,所以,生儿子是老百姓最大的追求了。与这配套的,还有家谱制度,宗族制度,继承制度,婚姻制度,姓氏制度。衍生出一大堆东西来,许多人把它误以为传统文化的主体。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道统法统组合成的正统,传宗接代这类东西,连统治者自己都不太相信,这是用来给老百姓做样子的,给老百姓偶尔吃饱了的精神,找点活干。
我们到支撑这套制度的因素中去考察,发现均不可靠。比如祠堂,现今一些农村,人们吃饱了,精神需求就来了,有的姓氏的人群就修建祠堂,企图恢复祭祀先祖。但这个祠堂既没有血统上的严格性,也没有协调同族关系的社会功能。说它没有血统上的严格性,就因为供奉的祖先,往往是不可靠的。作家兼民俗文化保护者冯骥才,在考察了大量的祠堂后发现,三代以上祖先的名字,错误就常见了,更莫说依托远古的先人,也许基因上根本就没有联系。
家谱这个事也是,错误百出,缺乏考证。拉一个同姓氏的古代名人认作祖先,给自己姓氏脸上贴金。比如,有姓庄的,把自己的祖先说是庄子,那么,历史上记载过,庄子有儿子吗?我们是他第几个儿子的后代?家谱没有延续,没有佐证,都是耍流氓。
从姓氏上来说,就更可疑了。古代皇帝有赐姓的习惯,也就是因政治原因改变一个家庭的姓氏。也有因避祸原因主动改变姓氏的。也有因农奴随主人姓的,也有因奴隶主所在的封地而起姓的,也有因民族整合而改姓的。比如,李世民有鲜卑族血统,这个李就不纯粹,但他们作为皇族,都带着造假,居然号称自己是老子的后代。可见,中国的姓氏传承,早就失去了血统的真实性,混乱而无真实价值。
建立在血统关系之上的传宗接代制度,需要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功能来支撑,但在今天,是不可能的。没听说哪个农村,同姓之间的经济纠纷,是要靠族长来调解的。还不如村支书来得权威。当然,主要靠法律关系来调整。
在历史上,所有宗族,最盛时期早已过去,从秦代的郡县制开始,以家庭来传承的事业已经被政治上判了死刑,打击宗族豪强,成了中央政府的主要任务。汉代虽然企图恢复,但七王之乱给了汉王朝沉重的教训,通过齐家来治天下,会分裂社会分裂皇权,是必然行不通的。每个人都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搭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