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6,一上昆仑 下(1/2)
这事儿张桂芳早就报给了远在朝歌的闻太师,他本来还盘算着能用南宫适换来不少赏赐的。这下好了,让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给救走了。
事关重大,张桂芳必须将此事报给闻太师。于是在事发当晚,张桂芳亲书一封六百里加急送往朝歌。
之前有人向张桂芳提议,劝他不要将此事报给闻太师。否则不仅是以前的战功全无,甚至还会落人口实。
闻太师很快就收到了消息,然后把这事儿禀报给了纣王。张桂芳有多少实力纣王清楚,所以他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被人偷了营,下此打一场胜仗不就行了。
以前的纣王是不会对闻太师这般说话的,不过这闻太师在朝歌呆的久了,纣王那股浑身不自在的劲儿就变淡了。
随之变淡的还有纣王对闻太师的敬畏,他现在不仅敢拒绝闻太师的提议,甚至还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教育闻太师。
这事儿若是放在以前,你就是把纣王打死他也不敢。从小就对闻太师有心理阴影,这会儿的心理阴影面积已经超出了想象。
纣王很庆幸,庆幸身边有苏美人。若不是苏美人一直鼓励他,他又怎么会克服对闻太师的畏惧心理呢。
纣王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闻太师却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了。他知道张桂芳的脾气,若不是被逼到绝路上了,他是不会给朝歌发来这种内容的奏折的。
按照闻太师对张桂芳的了解,他只说是西岐兵来偷袭打赢,救走了南宫适和周纪。但实际情况一定比这糟糕,甚至说要严重数倍。
召集大臣到太师府议事,闻仲在正堂来回踱步。他现在无将可派,想不出还有谁能去助张桂芳一臂之力。
东南两大诸侯的事儿还没解决,现在又冒出一个实力强悍的西伯候。闻仲早就是一个头两个大了,不过这还不是他最担心的的。他最担心的是纣王对战局的无视,甚至说对纣王而言就像在等着看别人的笑话。
可恶的苏妲己,若不是他整天跟纣王腻在一起,纣王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这话闻仲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说出来也是毫无意义。
东征西讨了那么多年,闻太师自有信心可以讨伐西岐。但是他不能离开朝歌,因为朝歌已经没有了镇国武成王。
一想到这事儿,闻仲这心里就不是滋味。身为成汤臣子,他认为黄飞虎做的很不对,就算是看他一百次脑袋都不多。
但是如果站在一个丈夫一个哥哥的角度,黄飞虎反出朝歌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闻太师有心想要亲征西岐,这样做才能跟西岐速战速决。不过他不放心纣王,也不放心那些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
有不少人都在暗地里蠢蠢欲动,先不说他们的目的何在,只说他们若是一起行事,其后果便足以让朝歌陷入一片混乱。
没有人镇守朝歌,恐怕闻太师前脚刚走,后脚朝歌就大乱了。这是他不想也不能看到的,否则他对不起先帝的托孤之信。
他必须留在朝歌,找来诸位大臣就是想让他们帮忙出出主意。一个人脑子再好也有卡壳的时候,人多力量大主意自然也多。
有人提议,让闻太师选一人代表他镇守朝歌。如以此来太师即可远征,朝歌也无后顾之忧。
提议相当不错,可以有个问题无解。闻太师手下悍将甚多,却没一个符合闻太师心中标准。常人都以为是闻仲标准太高,却不知是因为闻仲手下悍将多为单能将卒。
有人会带兵打仗,上了战场就是一尊杀神。战功无数驰骋沙场,却只懂得带兵做事不会圆滑。
还有人刚好相反,不会带兵不敢冲锋,确是出了名的谋士。他出的主意每次都会被闻太师采纳,不过此人甚是胆小,受不得半点儿惊吓。
讨论了两个时辰,最后也没说出一个能用的主意。闻太师送众人离开太师府,回屋时看到了站在走廊里的一个下人。
下人手里拿着扫把,看样子是刚扫过地。往日这些下人看到闻太师就会躲得远远的,可这个下人却朝着闻太师走了过来。
“你有何事?”闻太师沉声问道。
那名下人向闻太师行礼,而后说道:“小的听说太师在为西岐之事发愁,不知该派何人前去助张将军一臂之力。小的倒是有个想法,不知道太师想不想听?”
一听这话闻太师觉得有点儿意思,便询问下人有何想法。不管说的好与不好,他都不会怪与下人。
那人说道:“西岐之事不需太师亲征,太师要做的只是给张将军找几个帮手而已。昔日太师也曾修习道术,为何不能请来几位道友帮忙呢?”
一样惊醒梦中人,本是一个无解之题,最后却被一个下人给解开了。闻仲闻言爽朗大笑,当即赏给此人不少金银珠宝。
他只怪自己是越老越糊涂了,怎么就没想到这茬呢。他曾经可是学过十几年的道术呢,这些年虽然身居成汤太师之位,但是跟不少道友都结下了香火情。
如今正是他用人之际,而自己又走不开,不正是请道友们来帮忙的最佳时机嘛。莫说是奖励那人一些金银珠宝,就算是封他个大官也不为过。
这下闻仲心里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能放下了,这事儿说起来全都怪他。当初拜师学艺,不过是想学的一身本事不问世事。
后来却因为先帝盛情而回到朝歌,再后来受先帝之托,一心辅佐纣王稳固成汤江山。细算起来,这些年他一直东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