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3,武术之乡(二)(1/2)
就好比当下的杂技,以前的杂技更注重的是表演,也就是杂技艺人本身的本事。看他们能否有本事留住观众,或者是让观众留下来多看一会儿。
而现在很多人都心思,早就从苦练杂技的本质上拐弯儿了。
吴老爷子不放心自己为之奋斗了一声的事业,所以他希望可以再看一眼。去台上走一走,去看一看那些他曾经再熟悉不过的杂技。
同一时间,在华夏很多城市,有不少人穿着同样的衣服,不计一切代价赶往同一个地方。
最远的距离狮城将近三千公里,最近的也有六七百公里。西装男是最早一个抵达的,所以他也是第一个见到李修缘的。
吴老爷子一直在舞台上站着,似乎是在等自己的徒弟们回来,又或者是想再在这个舞台上多待一会儿。
到最后,他是在那个舞台上咽的气。
西装男赶到的时候,吴老爷子已经驾鹤西去了。
随即,西装男安排人给吴老爷子入殓。放进赶制出来的棺椁里,然后等着其他人。
一开始是李修缘跟西装男,后来是几位少说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再后来是十几个五六十岁的中年人,紧接着是几十号三四十岁的青年。
到场最年轻的也有小四十岁了,他们之所以会不计一切代价的赶来,就是希望可以见吴老爷子最后一面。
虽然吴老爷子没有见到他们,但他早就写好了一封信。当着所有人的面,李修缘把那封信读了出来。
那是吴老爷子对徒弟们最后的教诲,也是他最放心不下的一件事。
自吴老爷子入行开始,到他在这个舞台上驾鹤西去,他一共收过一百个徒弟。而当下这一百个徒弟里,只有十几个人从事着跟杂技有关的职业。
他们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徒弟,甚至还有不少人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用商人的话讲,就是拥有了不菲的身价。
在吴老爷子临走之前,李修缘帮他买了两个铁狮子头。他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他根本想象不到,当初的吴老爷子对铁狮子头的那种渴望。
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铁狮子头可是正宗的奢侈品。只有那些个达官显贵们才吃得起,像他那种走码头闯江湖的只配闻闻味儿。
吴老爷子在心里说的很清楚,他希望他的每一个徒弟,都记住他曾经说过的话。今后不管是不是从事杂技这一行,都要把一个艺人应有的德行保持下去。
在商言商可以,但在商言商绝不可以唯利是图。如果有人做了违背规矩的事儿,那就由他的大徒弟来执行家法。
一百个徒弟,历经大半个世纪,每一个人至少都在吴老爷子的身边待过三年,最长者跟了吴老爷子三十多年。
师父跟师傅的读音相同,但意思完全不一样。很多人会把这两个词儿混为一谈,实则更多人熟知的只是师傅。
师父师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如果说百善孝为先里的孝排第一位的话,那么尊师就应该排在第二位。
吴老爷子走的很安详,徒弟们纷纷赶来奔丧。李修缘本来是个局外人,却因为这事儿认识了很多人。
几乎每一个人都来跟李修缘握手并表示感谢,还有不少人主动给了李修缘自己的联系方式,说是以后有什么事儿跟他们联系。
李修缘从来就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他即便知道那些人的身份,也不会给他们打电话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性格,或许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性格,才会被素不相识的吴老爷子给叫住。
吴老爷子走的很急,似乎是着急要去另一个世界。事后李修缘才知道,原来吴老爷子的老伴是不久前才去世的。
老一代人的思想跟现在的人不一样,可以说,在吴老爷子生活的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离婚这个词儿。
或者说,即便是有离婚这一项,也不会有夫妻会把日子过到这份上。
夫妻吵架本就是床头吵架床尾和,一家人怎么会有隔夜仇呢。可现在人不这么想,屁大点事儿就能把这个家给捣散了。
静静的看着一波又一波前来奔丧的人,李修缘这才回过神来。敢情吴老爷子不仅徒弟满天下,还有那么多至交好友。
年过八旬的老者李修缘见到十几个,上九十岁的老者他见到三位。下车时需要有人搀扶,走进灵堂却固执的要自己走上前去。
如果不是一口气吊着,兴许吴老爷子早几天就已经去了。
这话不是李修缘说的,而是吴老爷子的一位老友说的。他是想告诉吴老爷子的那些徒弟,今后可不要辜负了他们师父的一片苦心。
到以后,李修缘看到了一个身着麻衣的老人。在他身后,跟着的全都是穿着一样衣服的中年人。
李修缘也是事后才知道,那位老人跟吴老爷子是死对头,跟吴老爷子不对付大半辈子了。他能来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而且这位老人还穿了一身麻衣。
有些人做事儿不喜欢张扬,有些人总喜欢把自己做的事儿挂在嘴边。这位老人就属于后者,而吴老爷子属于前者。
很多道理不需要别人解释,遇到了自然就明白了。姓张的老人跟吴老爷子斗了一辈子,最后才明白什么叫棋高一筹。
事实上,吴老爷子已经暗地里帮过他好多次了。只不过吴老爷子从来就没提过,他也一直被蒙在鼓里。
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就像是浑身长满了刺的刺猬。虽然可以保护自己,但也会伤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