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甲骑之短(1/3)
蹄铁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前后,就在古罗马出现了,但在原本历史上,传入中原则要晚至五代时期。裴该自然知道此物对保护马掌和防止打滑是很有好处的,因而早早便尝试“发明”,只可惜空想简单,实际研制却难……
好在既知源头,便易偷取技术,他通过凉州张寔向来自西域的商贾打探,前不久终于学到了这门技术,乃用了在具装甲骑身上。
总计八百名具装骑士,一人双马,配一千六百匹甲骑,此外每名骑士还配三名扈从和两匹驮马。
此刻在场中的,自然没有八百骑那么多,而仅仅是用作演示的二百骑而已,裴该等人登上山梁的时候,扈从正在辅助骑士着甲,同时整理战马的铠装。这些扈从的装备相对简陋,基本上就只有皮弁和皮身甲而已。
甲具着全之后,扈从便搀扶骑士踏镫上马。山梁上陈安问道:“未知此等全身铠装,其重几许?”裴该淡然回答说:“六十五斤。”陈安闻言不禁咋舌——他估计自己临阵时穿着的将军战铠,五十斤也就到头了……
裴该心说这算个屁啊,晋斤六十五,不过后世十五公斤而已,而欧洲中世纪的全身板甲,普遍超过二十公斤,就你陈安这小身板儿,说不定套上去就直接垮了。
哦,陈安虽小,力气却大,倒也不可轻觑了他。而且估摸着给他做一身全身板甲,要比给甄随做一套,能轻上起码五公斤去……
再看那些骑士登上坐骑之后,扈从便奉上兵器——先在骑士左臂绑上一具蒙皮木盾,再往其右手里塞进一支长大的马槊。骑士乃用左手挽缰,控御坐骑,右手马槊呈四十五度角斜举向上。
二百骑,前后两排,相隔十五步,队列整齐划一。而各自的三名扈从则一人退至阵后,另两人夹辅骑士,位于马臀左右。裴该扬起竹杖一指,为二将解说道:“那第三人当留于阵后,看管驮马、备马和一应装备。”
阵后鼓声响起,初时并不甚急,骑士乃因鼓声而策马便步向前,其中央步幅稍大,左右两翼步幅则小,逐渐地形成了一个锥形。扈从跟随于后,也都端起了武器——左侧之人执弩,已然架上了弩矢,右侧之人则挺着长矛。
鼓声渐急,具装甲骑的速度也逐渐加快,八百只铁蹄落地,其声若雷,几乎盖过了阵后的鼓点之声。即便裴该等人立马于山梁之上,都不禁感觉大地在隐隐地颤动……
扈从也逐渐从缓步改为小跑,当锥形阵尖端距离那些靶子、木桩大约八十步之时,第一排骑士的左侧扈从首先扣动扳机,向“敌阵”疾射一轮弩矢。这一轮射的主要目的是动摇敌心,打乱对方的部署,同时避免对方以整齐的箭阵相还——敌若以弓箭抛射,这会儿也差不多可以命中马上骑士了。
一轮射罢,双方相距便进入百步之内,甲骑前冲之速更快。数息过后,第二排甲骑也近敌百步,于是其左侧扈从同样瞄准、放弩——对面的标靶上,已然插上了不少的弩矢。
此时锥形之尖距离敌阵已经不到五十步了,马上骑士齐声呼喝,将马槊端平,遂开始进行最后的冲刺。刘央、陈安都在自忖,倘若我在这些甲骑对面,要如何布阵才能阻遏其冲锋呢?即便矛阵若林,以具装甲骑如此坚固的防护力来说,恐怕都很难奏功啊……
长矛未必能够顺利刺穿敌甲,尤其倘若正中骑士胸前那些“凸面铁盘”,估计必然被荡开,说不定矛杆先会受力折断……
转瞬之间,第一排甲骑已然冲近了“敌阵”,百支马槊刺处,当面的标靶、木桩纷纷被捅倒。但因为这些代表敌兵的物件布置得太过密集了些,第一排具装甲骑很快便被迫停顿下来,使得后排也逐渐放缓了速度,无法进行最后的冲刺。
想当年裴该在偃师城外,对战胡兵,就碰到过这种状况,一旦具装甲骑不能通过首轮冲锋彻底摧垮敌阵,便易陷身阵内,难以转身。为此他不但加大了甲骑的防护力,而且还为那些骑士增添了第二件武器——
马上骑士见敌阵不溃——木桩子当然不会自己跑——当即放弃长大的马槊,从鞍下摘取第二件武器出来。绝大多数骑士都是用的这年月最普遍的短兵器——环首直身刀,但也有部分骑士习用加厚的铁剑,或者大头手戟、窄刃手斧、铁头短殳。所谓“铁头短殳”,就有几分象是后世的金瓜铜锤了。
短兵器居高临下,劈砸那些标靶、木桩,无不木屑横飞,一时俱碎。前排骑士就如同一具压路机似的,徐徐开辟向前,很快便彻底突破了“敌阵”……
观看完演习,裴该便问身旁二将:“此具装甲骑的威力,卿等以为如何啊?”
陈安不禁微微打个哆嗦,随即回复道:“极其精强,虽然不过二百骑,连随从不足千数,却可望当面摧破近万敌军!”
裴该笑笑,又问:“然而此具装甲骑的短处,卿等也看到了么?”
陈安闻言不禁一愣,心说这玩意儿还有短处?我怎么没瞧出来啊?就听刘央在旁边说:“末将以为,其短有二。”
陈安是真心实意地求教:“愿闻其详。”
刘央首先说:“人皆重甲,马亦着铠,一骑之费,不下百卒——实在是太过靡费了……”
裴该笑笑:“卿言甚是。我练此八百具装甲骑,倘若易以轻骑,可以五千,易以步卒,可以上万。总之,花一分钱,费一分力,便得一分功效,陈安适才云可破万军,便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