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二章 天雷滚滚(1/2)
距离渭滨金营远处的一座塬上,一群人向远处眺望。
但见火龙沿着渭水腾空而起时,吴璘惊道:“国公,起火了,成了。”
居中而立的徐还笑了笑:“还好,风助火势,运气不错,老天爷帮忙。”
“固有天佑,却也是国公锦囊妙计。”
吴璘惊喜不已,白天兄长刚刚探营失败,晚上便大军出动,反败为胜。
惊喜来的真是太快,太意外。
不过时至此刻,吴璘依旧没能搞明白,徐还到底用的什么手段放火。
虽说金军连营,一大弱点便是惧怕火攻。
但渭滨水畔平原之地,不同于刘备林下扎营,火攻的难度很大。
一侧有渭水隔离,一侧是台塬断壁,且有金军来回巡查,防守严密,压根难以靠近。
但吴璘却看到有星星点点的火光飞入金军营地,从距离和轨迹上判断,却不是羽箭衔火。
“敢问国公,这火到底是如何点燃的?”
“这个啊,你看过就知道了。”
徐还笑了笑,一挥手,立即有几个亲兵走到塬边,举着火把点燃一物。
这一遭,吴璘看清楚了。
那是一只竹为骨架,布匹为翼的“飞鸟”,但尾巴上坠着几个竹管与引信。
点燃之后,但见一股火光喷出,“飞鸟”立即腾空而起,拖着火尾向远处飞去,不多时发出一声声惊雷般的声响。
吴璘惊讶不已,这东西…似乎有些熟悉,可是仔细瞧瞧又说不上来。
“此物名为神火飞鸦!”
徐还笑道:“其实说白了就是木鸢风筝与火器结合之物而已。”
“神火飞鸦!”
吴璘低声念叨两遍,悠悠道:“竹骨轻盈,以布为翼,飞鸦确能飞翔。只是速度与距离,莫不是与尾部的火器有关?”
徐还解释道:“没错,竹管里加了硫磺等物,燃烧起火……竹管中空且狭窄,急速燃烧后边可爆裂,发出闷响。
在山间谷地传开,有回音之故,便如惊雷。”
“妙哉!”
搞清楚大概的原理后,吴璘惊讶不已,连连称赞。
“国公真是奇思妙想,制出了如此巧妙火器,着实妙哉。”
“哪里,此非我之巧思,仁宗朝大臣曾公亮、丁度撰有《武经总要》一书,中有记载火器之法。
宗泽老将军在河北抗金之时,也曾使过火器。”
徐还笑道:“我家夫人擅长机关营造之术,某日放飞纸鸢时偶得妙思,便尝试以竹布为飞鸦,置以火器,从而制成这神火飞鸦。”
“原来如此,夫人奇思妙想,令人惊叹,功不可没啊!”
吴璘佩服不已,徐还却只是讪讪一笑。
没办法,自己出面太过招摇,只能以黄若彤的名义顶上,反正…即便不是她发明,也是她督造的。
实际上,神火飞鸦是明朝才有的火器。
利用火箭燃烧的反推力,加上骨翼滑翔,可以飞出百丈之远,燃烧并产生爆炸。
正是有此优势,金军才猝不及防,被虞允文率领的小队人马火烧连营。
徐还之所以解释,将其与《武经总要》等大宋已有火器相提并论,刻意轻描淡写,目的就是为了掩藏火药成分变化,威力增加一事。
一来是为了麻痹金军,二来是为了防备临安奸佞宵小。
眼下,火药只能是自家独有神器。
吴璘倒是没有多想,他久在军中,对火器也有一定了解,只当是国公夫人略作改良而已。
他并不知晓火药成分已经今非昔比,更多认为是硫磺之物燃烧,助推竹骨飞翼滑翔之故。
“神火飞鸦,火烧连营,金军猝不及防,此番必然损失惨重。”
瞧见渭水畔连绵的火焰,吴璘满面笑意。
同时对徐还的奇谋妙策,果断作风甚是佩服,兄长吴玠白日探营发现金军弱点,当晚便直接行动反攻。
宋军将领都震惊不已,别说金军了。
金国将领怎么着都不会想到,宋军会反扑的如此之快,说不定正在庆祝得意,灾祸便从天而降了。
“也是运气,这场西北风来的正是时候啊!”
徐还笑了笑:“其实火烧不死多少人,不过金军扎营的位置,浓烟和渭水兴许能斩获良多。”
“没错,浮桥三毁其二,金军争相逃亡,国公安排,着实妙哉!”
“浓烟和渭水已经帮过忙了,接下来该我们自己出动了,适才放出的飞鸦便是讯号,想必令兄和牛皋已经出动。”
徐还笑道:“唐卿,我们也动手吧,如此良宵,不上阵斩杀几个贼兵,着实可惜。”
“国公所言极是!”
“哈哈…走!”
……
渭水浮桥断裂,金兵坠河者众。
如此一来,金军被渭水一分为二。
不过一众兵将的反应是相同的,沿着渭河向东逃奔,隔岸赛跑。
其实当此之时,金军虽死伤不少,但大部分兵马仍旧保全,只是被渭水分割,且惊慌失措,秩序混乱而已。
如果能一路逃到下游安全地带,再有将领打出旗帜,收拢残兵,或可重整旗鼓。
但宋军显然不会放弃良机,给金军喘息整顿的机会。
当几道火光在塬边夜空划过之后,吴璘与牛皋两路绕道掩藏的兵马出动了。
秦国公有令,但见连营火起,金军逃奔之时,于渭水畔设伏掩杀。
以斩杀金军有生力量为主,若能擒杀完颜宗辅、银术可等将领最好不过,但切勿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