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张家有后(1/3)
张宝有后,有人欢喜有人愁。如今的张家已经不是用家大业大四个字就能形容的了,张宝早先没有子嗣,也就成了许多依靠张家才发迹起来的人的心病。但随着刘慧娘生下了一对龙凤胎,这种担忧的情绪顿时减弱了许多。当然,张家后继有人这件事也让许多盼着张宝出事的人大失所望。
张家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想要对付张家,最省力的办法便是张家家主张宝发生意外,那样一来强大的张家群龙无首,势必就会发生内乱,对张家有敌意的人也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但随着张家有后,这种盼望已经失去了意义。张宝即便真的发生了意外,他也有子嗣可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哪怕张宝的孩子还年幼,但张宝的亲属或是义兄弟,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张宝很开心,左手儿子,右手闺女,乐呵呵的跟个弥勒佛似地。早先张宝也担心自己的子嗣问题,毕竟他并非大宋的“本地人”,万一在过来的途中留下了什么“隐疾”,打下一大片江山却无人继承,那将会是让人感觉很郁闷的一件事。但现在好了,既然能生俩,那就能生更多,张家家大业大,养得起。大宋可没有计划生育那种不人道的政策,多子多福才是大宋人的传统观念。
作为此次张家的大功臣,刘慧娘自是受到了最好的照顾,而且生下了张家的长子,这无疑也是巩固了她正室的地位。虽然张宝在对待媳妇的态度上一向是一视同仁,但名分这东西,还是存在的。但随着张家长子的降生,母凭子贵,刘慧娘在张家的地位算是彻底稳固了。
安东大都护喜得贵子,作为朝廷自然不能视而不见,哪怕是某些人心里一直等着盼着张宝出事,这时候也要派人前来道贺。不过对于这些人的到来,张宝并不在意,而已经嫁给张宝的赵玉盘,在见过这些人一面后便不再想见。
倒不是赵玉盘薄情寡义,实在是那些人不是东西。在拜见过赵玉盘后便纷纷撺掇赵玉盘抓住机会尽早也生下子嗣。赵玉盘的确有些眼热刘慧娘生子,单是张宝对刘慧娘无微不至的照顾,便让人心动。但赵玉盘不希望自己的子嗣在将来成为某些人用来对付自己夫君张宝的道具,更反感那些整日将大义挂在嘴边,但满肚子却都是阴谋诡计的伪君子。
朝廷的使者这回注定是要无功而返,赵玉盘自己不肯听话不说,更是将妹妹赵金罗整日都带在身边,不给别人跟赵金罗单独见面的机会。而赵金罗此时对国家大义的兴趣明显没有对张家那对龙凤胎的兴趣要高,每天准时都要去看看那对龙凤胎,除了张宝外,就数她抱孩子的次数最多。
朝廷使者带着郁闷的心情离开了安东大都护府,而张宝在喜悦之余,也开始了针对金国的下一步计划。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金国早先的战事不顺,国中名将完颜娄室死得不明不白,而宋国这个盟友又不靠谱,这就让刚刚结束国内权利斗争的金国开始考虑寻找新的盟友。
其实可供金国选择的盟友也就只剩下一个西夏,此时的漠北草原部落,形同一盘散沙。而且金国通过征战弥补损失,进攻辽国不顺的亏空,也需要通过掠夺草原部落来弥补。结盟了的话,那就不好下手抢了。
西夏,如今是李乾顺当家主事,相比起宋辽那两位同行,李乾顺可称得上明君二字。只是可惜西夏贫瘠,李乾顺纵有雄才大略,也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左右逢源在宋辽之间摇摆不定。
不过随着辽国的式微,摆在李乾顺面前的问题便出现了,是继续死抱已经自身难保的辽国,还是接受金国的“善意”,舍辽投金。当年为了取得辽国的支持,李乾顺迎娶了辽国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并且生下长子李仁爱。但如今辽国眼看就要亡了,继续追随辽国不仅得不到好处反倒容易惹祸上身,从西夏的利益考虑,李乾顺需要获得金国的“友谊”。
作为西夏的国主,李乾顺的考虑并没有不妥之处。西夏自身实力不足,惟有依附强者才能生存。辽国如今不行了,而宋国也是一个不靠谱的,惟有金国,还像那么回事。至于宋国的安东大都护张宝,李乾顺并没有考虑过投靠一个地方武装,哪怕这个地方武装的实力貌似已经强国的宋国,但西夏好赖也是一国,李乾顺实在拉不下那个脸。
辽国,注定要被西夏舍弃,虽然辽国还有南京道跟西京道在手,但李乾顺却并不看好耶律敖卢斡或是耶律定,至于还健在的天祚帝耶律延熹,李乾顺早已归入丧家之犬一类,不惜得多看一眼。想想也是,诺大个辽国让耶律延熹给败得快要亡了国,这种“败家子”有什么值得让人期待的地方。
李乾顺还在犹豫,虽说耶律南仙以及李仁爱能够影响李乾顺决定的作用很小,但在事情没有出现明显的征兆,尤其是在辽国尚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李乾顺还是不想过早的“买定离手”。
不过李乾顺没想到的是,就在他还在待价而沽时,大宋的安东大都护张宝已经对他有了先发制人的念头。熟悉历史的张宝知道,李乾顺最后还是选择了金国。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西夏很讨厌,每当宋辽战事陷入僵持时,西夏就会蹦出来捣乱,从而导致大宋不得不与辽国讲和。如今宋金虽然结盟,但张宝对这份盟约却并不看好,宋金迟早会有一战,留着西夏,到时就会给自己添堵,倒不如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